-
行動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1-03-17 08:37
大一統市場呼之欲出 內需型台商有甜頭
張冠華日前受訪,對這次「兩會」審議通過的「十四五規劃」既2035遠景目標,從經貿層面,深度解讀包括:雙循環、創新、深化改革、對外改革開放等關鍵詞,並一一分析台商的商機何在。
1、雙循環:打破地方保護主義 形成統一大市場
首先是雙循環。張冠華指出,1987年後兩岸經貿關係發展,與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格局相吻合。但這次提出的「雙循環」(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國內、國際大循環),與過去的格局非常不同,也為台商創造了機會。
其中,國內大循環的精神主要在擴大內需,大陸很快會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現在靠增加收入,培育消費群體、消費型態和消費領域,進一步成為高品質的消費市場。這對做加工產業的傳統台商來說會有吸引力。
他指出,國內大循環有一個很重要關鍵,要打通生產、分配、流通、配送的大環節,形成統一的大市場。過去大陸的地方保護主義盛行,各自發展平台、通路,打通以後形成良性循環,就可以為建立品牌的台商提供便利。
此外,國內大循環也要加快市場化,成立高效規範的統一市場,重視營商環境的公平性,為台商提供平等競爭的環境。這是大循環的第一步。
2、創新驅動:強調新產品、新技術、新業態
第二個詞是「創新驅動」,在重大科技部分可以補足不足領域,「規劃」中可以看到許多由企業籌組參與完成的國家項目,例如,新興策略產業像是5G、電動車等。在「十四五」中,強調新產品、新技術、新業態,台商從平台、業態和模式等方面,都可與大陸形成互補。
3、深化改革
「深化改革」,主要在談政府職能轉變,如土地、勞動力等都要市場化,在通訊、能源領域打破壟斷,並從競爭環節進行改革,並實施統一的市場准入條件。
4、對外改革開放
對外改革開放,如提供自貿區重大改革的自主權。今年初,福建自貿區公布的對台225條同等待遇清單,就有一條規定在福建自貿區內的台資企業,可申請為大陸企業。最新消息顯示,已有兩家台商申請成為陸資。
閩台資視同內資實驗 地方可望擴大比照
此一視同「內資」的作法雖是實驗性質,但其他地方可能會比照辦理。接下來大陸也會透過系列法規調整,拉平內外資的待遇。
張冠華提醒,特別值得留意的是,大陸已經批淮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預測年底即可完成會員簽署程序,開始實施。
這個協定最亮眼的是「原產地協定」,可以累加認定,藉以增加成員間的相互採購。未來大陸台商在RCEP區域內15個成員間,將可進行更合理的產業布局,人員流動也會方便許多;加上中韓自貿區(FTA)內涵升級,中日韓自貿區將成形,都會為台商創造不同以往的機會。
5、涉台強調融合發展
在涉台部分,強調「融合發展」,要更進一步在機會和政策上,落實同等待遇。張冠華表示,除了在制度上,也要建立更加永久性的法制,現在是在不斷完善的過程中。例如,去年在疫情發生後,大陸對台商提供了11條措施,讓台商可享有與大陸內資企業相同的補助,這也是一種變相的同等待遇措施。「十四五規劃」實施後,從中央到地方都可望比照執行。
雖然在對台的章節內容中,也提到建立兩岸共同市場的目標,但這牽步到經貿面更高層次的問題,即在兩岸經濟合作(ECFA)協議制定的貨物流通基礎上, 進一步讓生產要素也能自由流動。就現實面來看,需要透過兩岸協商、達成協議才能做到。所以大陸把握的原則,還是「自己能做的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