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h 發達公司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09-10-24 21:05

旺報開講----拒絕ECFA 可有其他選擇?

本帖最後由 wch 於 09-10-24 21:14 編輯
http://www.cdnews.com.tw2009-10-24 09:08:21
雖然兩岸簽署經濟合作協議,有如箭在弦上,似乎已經不可不發,但是台灣社會仍有許多反對聲浪。反對ECFA的主要理由如下:一是政治考量,擔心兩岸經濟整合帶動政治整合。二是經濟考量,擔心兩岸門戶對開造成台灣的失業與關廠。
20年來,綠營人士已經成功塑造台獨(或獨台)意識,兩岸經貿往來難有反獨促統效果,第一種考量實屬多慮。至於第二種顧慮,也屬不必要與無補於事。
兩岸簽署ECFA,確實會壓縮台灣某些產業的生存空間,但是也能創造其他產業的更大生機。受ECFA之害的產業,乃是相對缺乏競爭力的產業,即便屏除大陸因素,仍需面對日益嚴峻的挑戰。因ECFA受益的產業,乃是相對具有優勢的產業,是台灣應該大力發揮的強項。經濟發展的動態過程,就是持續汰換弱勢產業,發揚優勢產業。這正如小蛇成長過程中,必須脫去舊皮,才能長出更大面積的新皮。小蟲必須破繭而出,才能長成美麗彩蝶。汰弱留強與產業升級乃是經濟發展的硬道理。
兩次石油危機以及1987年台幣的大幅升值,都逼使台灣走上艱苦的產業升級道路。此一過程雖然辛苦,但它的結果卻是甜美的。如非以往的產業升級,哪有今天的台灣經濟?現在大陸崛起,台灣再度被迫必須產業升級。閉門保護、拒絕競爭,只是止痛劑,絕非拯救經濟良方。
就以毛巾產業為例,ECFA當然會使大陸的便宜毛巾長驅直入,但是拒絕陸貨並非業者應有的積極態度。如何區隔台灣毛巾與大陸毛巾,才是可長可久之計。如不能升級,擋住大陸毛巾之外,難道還要再擋越南毛巾?
在歐洲市場上,捷安特腳踏車的價格幾乎是大陸單車的兩倍。平價的大陸車有其市場,但捷安特的市場更大、更穩。
尤有甚者,兩岸產業並非都處競爭狀態,上下游垂直合作兩蒙其利的情形比比皆是。早年台灣製帽工廠雖然西移大陸,但是台商卻把製造過程切割成兩段。他們把技術密集的帽徽製程留在台灣,勞力密集的帽身則在大陸生產。因為兩岸分工的過程使成本下降,帽商外銷的數量大增,間接的也增加對台灣帽徽的需求,創造了本地的工作機會。
大陸是台灣最大的出口地區,也是最大的創匯來源。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像台灣這樣,對它最大的出口地區和最大的創匯來源如此不友善、如此疑慮。
國民所得與技術條件和台灣極接近的韓國,已經簽署美韓自由貿易協定。明年元旦起,大陸與東協雙方90%的貿易產品將實現零關稅。此外,日、韓兩國又積極想把東協加一擴張成東協加三。面對如此嚴峻情勢,台灣儘管可以拒絕與大陸的經濟整合,但是我們的另一選擇又在哪裡?
【中央網路報】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