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財報「領先指標」合約負債來布局潛力好股,一直以來都是慶龍能夠長期領先市場的一大憑據,舉例來說,在檢視今年Q2合約負債大增的標的中,營造營建股的欣陸(3703)引起了想要進一步研究的興趣。首先,先來檢視欣陸的合約負債,今年Q2來到創歷史新高的74.91億元,不僅較去年同期的51.06億元,增加23.85億元,增幅約46%,增加金額占82.32億元股本的比率也來到28.9%,此外,74.91億元的合約負債,占股本比率更逼近90%。
換言之,從合約負債節節高升的趨勢來看,欣陸接下來的業績表現,確實有值得期待的空間。

資料來源:投資家日報
欣慰的是,當時的觀點,很快就得到市場最客觀的驗證,欣陸股價一路從16.75元,上漲到波段的最高點27.8元,2個月最高漲幅達到65%的表現,也再度印證這個財報上的選股邏輯,確實總能領先市場,找出被市場忽略的潛力好股。

欣陸2020年6月到11月股價走勢 資料來源:投資家日報
一般而言,資產負債表中的「合約負債」,主要包括「預收工程款」與「預收備料款」等兩大科目。
而在會計處理上,雖然客戶因為預付了費用,必須得將「合約負債」歸類在流動負債上,但由於償還此負債的方式,並不是透過「金錢貨幣」,而是透過在一段指定期間內,提供「某種商品」,或「某種服務」,因此,在某種程度上,不僅可視為「在手訂單」的延續,更可看作是「營收」的領先指標。
上述的概念,就好比加入健身房的會員一樣,對健身房的經營者而言,雖然預收了會員一年或數年的會費,必須得認列在資產負債表中的「負債」上,但由於未來還債的方式,是透過提供對等的「健身服務」,而非「金錢」,因此只要未來兩造雙方沒有毀約,這筆「負債」,最終還是會反應在「營收」與「獲利」的數字上。
換言之,雖然合約負債因為會計認列的方式,還不會立即反應在營收上,但由於這批款項是來自於「客戶的預付費用」,因此只要未來能夠依照合約,提供對等服務,自然就能夠轉換成未來營收與獲利的增長上。
此外,值得留意的是,這幾年關於「合約負債」的名詞,因為台灣上市櫃公司為了因應與國際接軌的會計準則認列趨勢,因此分別變動了兩次,從早期的「預收款項」,更名為後來的「應付建造合約」,2018年開始則統一定名為「合約負債」。
財報科目:合約負債的三大解讀

說明:過去財報科目的名字為預收款項或應付建造合約款 資料來源:投資家日報
了解了「合約負債」的定義與內容之後,接下來就可以透過2020年第3季的最新財報數據,來挖掘出現階段值得留意的潛力好股,其篩選的條件有以下三點:
(一)比較2020年Q3與2019年Q3,合約負債所增加的金額。
(二)過去一年合約負債增加金額,占股本的比率超過35%。
(三)排除單日成交量在500張以下的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