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掀起降息風,銀行面臨新挑戰,據悉,財政部要求各家公股銀行提出營運及獲利預算報告。多數泛公股銀行高層主管表示,美國去年迄今降息9碼,台灣也降1碼,海內外利差逐漸縮窄,稅前盈餘衝擊兩成至四成不等,最快第2季下調預算目標數。
經濟日報提供
疫情擾亂各產業,間接波及金融業,尤其銀行遭全球降息風掃到,公銀業務量與收益仍無法估計,僅能用粗略方式估算,預計今年實際稅前盈餘將比預算目標數減少兩成至四成。
銀行業三大收益來源:利息收益、手續費收入以及金融投資操作收益,因疫情影響,三項收益今年都將面臨難關。
以公股銀行為例,淨利收為主要收益來源,占全行盈餘六成以上,美國、台灣接連降息,未來獲利將受極大衝擊。大型指標性公股銀行主管說,利息收入主要來自放款與投資債券等利息,海內外相繼降息後,對多數公股銀而言,整體利息收入將衝擊30億至40億元以上
央行降息,會率先反應在放款利率上,而存款因有部分定存尚未到期解除,存放利差會瞬間縮窄,難以估計其影響程度。放款業務也因疫情擾亂所有廠商步調,公股銀盡量給予金援協助,客戶能有資金繼續營運,但也加重銀行授信成本。
其餘兩項收益,金融商品銷售因全球動盪不安,金融市場不確定性提高,客戶買氣降溫,加上金管會新制上路後,保單效應也逐漸發酵,連帶影響手續費收入;投資操作上也因市場波動加劇,今年收益成長恐暫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