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ets/common/avatar.png)
-
大罐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8-05-01 18:53
5成氣喘患者是勞動年齡 專家籲勿輕忽
今天是5月1日勞動節,同時也是「世界氣喘日」,據衛福部統計顯示,全台1年約近88萬人因氣喘就診,當中25~65歲具有勞動力的族群最多,比率占42%,代表近5成氣喘就診患者是勞動年齡層;今年世界氣喘日的主題是「永不嫌早、永不嫌晚」,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今於花博公園舉辦3公里健走,呼籲氣喘應及早治療。
「支氣管哮喘」簡稱「氣喘」、「蝦龜喘」(台語),是常見慢性呼吸道疾病,也是全球主要的非傳染性疾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有2.35億人有氣喘問題;根據衛福部2016年健保資料庫統計,該年有88萬人因氣喘問題就診,其中近5成氣喘就診患者是25~65歲的勞動年齡層。
自1998年起「全球氣喘創議組織(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INA)」,將每年5月的第一個星期二訂為「世界氣喘日」(World Asthma Day),希望提升民眾對氣喘的認知,今年GINA今年的口號是「永不嫌早、永不嫌晚」(Never Too Early, Never Too Late),認為隨時都是治療氣喘的最佳時間,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今於花博公園舉辦3公里健走,也希望有氣喘問題的民眾及早發現,永不嫌晚。
台灣每年約有600人死於氣喘,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高雄長庚醫院副院長林孟志表示,有不少成年氣喘患者因症狀輕微而忽視就醫,常以為只是小感冒或只是曾經短暫出現的小症狀而置之不理,直到症狀明顯或急性發作時才就醫治療,造成嚴重後遺症,他表示,相較於兒童氣喘,成人的氣喘症狀往往容易被忽視。
林孟志提醒,典型的氣喘症狀,包括呼吸困難、喘鳴、胸悶和咳嗽,部分患者會有多痰現象,當典型症狀的出現,民眾通常前往就醫,但如果症狀不明顯時,則易被忽略。建議如果曾出現喘鳴、打噴嚏、明顯夜間咳嗽、運動後出現咳嗽或喘鳴、感冒時覺得胸悶且持續10天以上才改善、吸入污染空氣或香菸時,出現咳嗽、胸悶或喘鳴感時,應警覺是否是氣喘問題。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公共事務工作小組召集人、羅東博愛醫院副院長邱國欽表示,如確定有氣喘,可遵照包括藥物治療、居家監測、避免塵蟎、黴菌、毛髮、寵物皮屑吸菸等環境誘發因子,不要自行調整藥物劑量或自行停藥,「控制良好」就能讓氣喘不再發作。(黃仲丘/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