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8-03-14 09:15

海試前曝光 大陸自製航母的神祕力量

中國大陸首艘自製航母於2017年4月下水後,其一舉一動都受到外界關注。經過舾裝、繫泊試驗後,近期盛傳該艘航母即將展開海試。大陸方面強調這艘航母是自主設計、自主建造、自主配套,央視財經頻道近日更揭秘說,這艘航母的百分之七十的鋼板是採用大陸的鞍鋼集團生產的特殊專用鋼板,具有世界頂級水準。
飛行甲板重中之重
報導指出,甲板是航母艦體結構的關鍵部位,功能和作用十分特殊。飛行甲板不但要承受重達二、三十噸的艦載機在起飛和降落過程中產生的強烈衝擊和高摩擦力,還要承受噴氣式飛機高達幾千度的火焰灼燒。因性能要求極高,全世界僅有少數幾個國家可以生產真正用於航母建造的甲板用鋼。而大陸的鞍鋼集團,就是具備這種能力的企業之一。
趙剛是鞍鋼集團鋼鐵研究院軍工產品研究所副所長,也是中國大陸首艘國產航母甲板用鋼的研發負責人。他要每隔一段時間就要乘坐高鐵趕到距離鞍山100多公里外的鮁魚圈,跟蹤軍工鋼的生產。這個2008年完工投產的鋼鐵基地,擁有中國大陸最先進的鋼鐵生產加工設備,被稱為「世界軋機之王」的五米五超寬軋機,就裝配在這裡。
世界軋機之王
報導稱,這個世界最寬的軋機,擁有世界頂級的軋製能力。高達10萬噸的下壓軋製力,可以軋製寬度5.5公尺的鋼板,軋製長度可達40公尺以上。2013年,中國大陸首艘自製航母上的甲板鋼,就是在這裡生產下線。
趙鋼說,「目前我們航母的這種寬長的甲板鋼,在國內來說這是唯一的一個生產基地,我們目前的水準應該能達到世界領先的這樣一個水準。」
一艘航母的建造,三分之一的工作是進行鋼板的焊接。因此,拼焊飛行甲板的鋼板面積越大,焊縫數量就越少,還能縮短建造周期,提高甲板整體品質。為提高航母的機動性,增加航速,需要減輕船體重量,降低重心,使船體更加平穩,還要有足夠的防彈能力,這就需要高強度高韌性的鋼板。因為要同時滿足眾多的嚴苛要求,所以航母用甲板鋼超過了任何一種軍用艦船的鋼材品質。
趙剛說,「它的力學性能要求特別特別嚴,它的頭和尾強度偏差,不會超過10兆帕,它所有的-84度衝擊韌性,都是在250焦以上,所以說它的品質非常非常好。」
鋼之鍊金術師
實際上,早在中國大陸首艘自製航母建造之前,在對遼寧艦的前身「瓦良格號」進行修復的時候,鞍鋼就已經開始了航母用鋼的研製。
從事水面艦船用鋼的研發已經24年的鞍鋼集團鋼鐵研究院軍工所的研究員周丹,2008年和她的團隊接到一項特殊的科研任務—研製用於修復中國大陸第一艘航母遼寧艦的前身「瓦良格」號所用的鋼材。周丹說,「我們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完成我們過去三到五年才能完成的研發任務,生產大概10倍的產量,來保這批供貨。」
下一艘 會是核動力?
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大陸首艘國產航母工程現場總指揮劉征,也是大陸全國人大代表,他在兩會期間受訪指出,大陸自製航母各項工程進度正在按計畫進行,2018年會有更精彩的呈現。他說,「我可以很自信地講,我們建造航母的技術、工藝管理的能力和水準,不遜色於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
除了自製航母的動向外,近日大陸中船重工在其官方網站首次確認,要研製包括核動力航母在內的多種海戰武器裝備,並成為輿論關注焦點。雖然,中船重工官網確認研發核動力航母的消息,但大陸軍事專家李傑對澎湃新聞表示,相關技術仍需攻關,大陸下一艘航母直接運用核動力技術的可能性還不大。至於下一艘航母的彈射起飛是採用傳統的蒸汽動力還是新穎的電磁彈射的問題,李傑表示,無論是否採用核動力,航母都已可以採用電磁彈射。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