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avatar/06/02/60260.jpg)
-
林媽媽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房產
發佈於 2017-12-01 20:07
花園城市變水泥迷宮有先例 這裡原本7公園剩1.5個
台中市最近公展的「變更台中市都市計劃(公共設施用地專案通盤檢討)案」,將70公頃、近百筆公園預定地變更為住宅區,令不少建築業業者搖頭,直指此舉既倉卒且粗糙,呼籲在空汙嚴重、環境惡化的城市,應將公園綠地完整保留。
都市計劃最知名失敗案例即新北市永和區,1955年原以「花園城市」為概念進行都市設計,如同南投縣的中興新村,道路系統迂迴在7個大公園間,綠地佔計劃面積1/9,但當年官員與民代卻陸續將公園計劃用地變更成住宅區,導致公園只剩1.5個,20多萬人僅有1%的公園面積。
據日本科學技術院調查,綠地佔都市面積20%是居住的健康指標,30%是綠城市的理想值,台灣「都市計劃法」也規定綠地佔比應達10%以上,但執業建築師黃金豐表示,現行全台六都的都市計劃綠地佔比,就算納入未徵收的綠地,仍皆不到10%,「人均綠地面積,全遠低於國際自然保護聯盟20平方米的標準。」
「一般人見樹不見林,看見幾棵樹被砍,抗爭後還可以種回,一旦公園被變更為住宅區,將永遠失去!」黃金豐呼籲政府,應審慎評估此解編案對周邊環境的衝擊。(洪子恩/台中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