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an隆 發達集團總裁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6-03-28 08:16
〈鉅亨主筆室〉慎防脫歐與恐攻摧殘股市!
鉅亨網 總主筆 邱志昌博士2016-03-2808:02
雖自2009年起至今,全球多還持續量化寬鬆與負利率,史無前例救經濟政策;但經濟成長目的還遙不可及,若加上戰亂與動盪,則寬鬆貨幣政策會像春夢一場。
壹、前言
2016年6月23日,英國將進行全國公民投票;決定該國是否繼續留在歐盟。有些朋友可共患難,但不能同享福。多數人是可共享福,但很難齊患難;尤其是享福過後的患難那更難,人與動物一樣、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若家庭運氣是由低向高爬,則夫妻白頭偕老機率高;但若是由盛而衰,則彼此要有相當程度的諒解,否則感情容易破裂。
從歐盟創始成立、歐元通用於全歐洲,在貨暢其流、幾乎無國界的資金流竄下;歐元締造出史上以來,最強大的歐盟繁榮。2008年泡沫經濟破裂後,雖還有立陶宛、拉脫維亞等國加入歐元區;但因泡沫經濟後情勢每況愈下。為擺脫本國債務與財政危機,區內弱勢國家發現,它不僅無法施展獨立貨幣政策;連財政收支也要受制歐盟中央。發生債務危機的國家,不僅要接受「國際貨幣基金」(以下皆稱:IMF)改革要求,還要看盡德國撙節支出要求的臉色。因此過去這幾年,每發生主權債務危機,當事國就有「脫歐」議題;如希臘、塞浦路斯等國。但最近卻浮現的確令人訝異,連經濟情勢最強大的英國,也將在2016年6月23日舉行公民投票,以全國民意決定是否繼續留在歐盟!
貳、政局動亂總是在經濟成長勢力薄弱後開始!
英國脫歐原因:政治、外交與經濟發展理念與歐盟不合。英國本身雖然加入歐盟,但它不使用歐元;它仍以英鎊貨幣及自主貨幣與財政政策。英鎊曾為1817到1944年,全球最大準備貨幣;它比大英國協的政治歷史價值還高。雖然國協中殖民地國家多已在二戰後獨立,但英國女王仍享有崇高政治地位。英鎊價值更非僅如此,英國倫敦在全球金融地位上,有著不可取代優勢、為法蘭克福等所望塵莫及。為何英國想要脫離歐盟?以英國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在2015年5月,與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協商內容可窺見原因:一、英國不想再與歐盟成員國建立進一步政治關係,因為歐盟其它國家對英國的移民,已經增加了英國的福利負擔。二、卡麥隆希望英國擁有拒絕歐盟法令權利,也就是英國國會可以違反歐盟規範;如英國想要積極加強與中美兩國互動,但在歐盟中它只能服從集體原則。在經濟利益上,英國想要與中國加強經貿關係。三、簡言之,在政治利益上,英國戰機雖也曾轟炸過伊斯蘭國;但英國朝野認為,不想還要以歐盟運作方式,捲入中東敘利亞與伊斯蘭國動亂中;尤其是過多的移民。
http://cimg.cnyes.cool/prod/news/732817/o/9a90c0b1c68d389daf049129fd13f52b.jpg
(圖一:英鎊兌換美元匯率圖,鉅亨網首頁)
在上一波網路產業泡沫化後,由於先前美國介入波斯灣戰爭過久;2001年9月11日,幾架被劫持的美國內客機,以自殺方式攻擊紐約世界貿易中心雙塔大樓、五角大廈等,造成2,749美國境內民眾死亡。而同樣近期被認定的恐怖攻擊事件,卻也在景氣最高峰期前後再度重演;這次經濟景氣高峰期為2015年4月:一、自2015年第四季起,伊斯蘭國為報復歐盟對中東用兵軍事行動;從2015年1月7日,法國巴黎一家周刊社成員,遭受襲擊死亡開始。二、到2015年10月31日,俄羅斯也因參加對伊斯蘭國轟炸,造成自埃及起飛經過西奈半島,一架俄羅斯民航航空客機在空中爆炸;造成224名旅客罹難死亡。三、2015年11月13日,3名自殺炸彈客攻擊法國巴黎巴塔克蘭音樂廳、法蘭西斯體育場、及市區咖啡廳等,造成127個人死亡。四、近期比利時歐盟,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總部;即布魯塞爾地鐵及國際機場,也遭到自殺炸彈爆炸攻擊;造成34名民眾死亡。
参、英國準備好了?脫歐經濟調整收縮期至少4年以上!
戰爭或恐怖攻擊,被財務專家及計量經濟學家視為,金融市場「外生變數」(Exogenous Variable);就是既非技術面、也非基本面的突發事件。但與一般股利、盈餘宣告等財務事件不同的是,它不會有預期效果;它不是「強式市場」,但卻近於「半強式市場」事件或現象。這種模式在第一次出現時,會造成短期金融市場恐慌;如美國911恐怖攻擊。當時發生後金融市場曾暫停交易;且再度重新開張交易後,美股S & P 500股價指數無量暴跌多天,並潑及全球各國股票市場。但自2015年起歐洲恐怖攻擊,對歐洲乃至全球金融市場;以單一事件審視時,不會有顯著負面效果。唯值得擔憂的是,歐洲經濟景氣最高峰反轉,的確就在「查理周刊事故」,3個月後的2015年4月開始至今。而且歐洲央行(以下皆稱:ECB)猛下史無前例的寬鬆貨幣藥方,但至今歐盟GDP成長率仍無法逾越2%,脫離低度成長格局。
德國與法國政壇認為,英國之所以想脫離歐盟;主要原因在英國不僅想要集體利益,並也想在歐盟中享受更大特權。法國政壇浪漫地認為,即使英國離開也無礙於歐盟發展;義大利與德國則持反對態度。目前在英國幾大政黨中,原本1990年前親歐盟最堅定的「保守黨」,經過20多年來磨合;在「起、承、轉、合」後,現已後悔加入歐盟。而先前就主張與歐盟分治、現主張積極脫歐的「獨立黨」,則成為目前英國媒體與民意的主流。全球經濟從2003年至今,由谷底到復甦、最後到達繁榮;乃至於經濟泡沫金融風暴,與主權債務危機後。ECB已意識到,光是一致政治聯盟、集體外交策略、與單一貨幣政策,是無法解決歐盟對外政軍、與對內經濟財政、金融問題。例如對中東事務處理,歐盟只能跟在美國後面,接手展開對伊斯蘭國的軍事攻擊手段;無法提出更有彈性解決策略。英國認為,這種束縛與歐盟領導德國態度有關;德國因為還在為二戰懷罪。英國認為,如果目前歐洲乃至全球政經情勢,再這樣演變下去;則未來必然是德國一統歐洲;英國很不願意見到這種發展。
在歷經債務主權危機後,歐盟中央與ECB多理解到,除寬鬆再寬鬆貨幣政策外;也必需從一致性財政政策下手,才能徹底解決歐元區經濟與財政問題。歐盟必然還得發展出統一財政政策,這也必需整合各國財政預算。若每一年歐盟各國的財政預算與結算,多要向歐盟中央提報、甚至要經過審核。這對福利經濟措施紛歧的歐洲各國言,簡直就是「削足適履」;大家多要以嚴厲撙節式的財政措施為依歸,這對英國幫然會綁手綁腳。曾是全球唯一日不落的英國,對德國必然還遺留某些怨懟。如不是德國在大戰期間,不斷轟炸英倫諸島;英國目前國勢必是不可一世,歐盟還要德國「領導」?做為歐盟成員國一員,英國每年要繳交80億英鎊給歐盟中央;此外英國企業還要繳交金融交易稅。這對做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倫敦業者,簡直就是干預與干擾。與德國最大的不同是,自歐洲共同市場、歐盟與歐元成立等,德國多將經濟與政治力量,從事對於歐洲經營。而英國則選擇多元化路線,承擔較多國際責任。英國認為,若還只侷限在歐洲事務中,未來將更會被羈絆;因此英國是第一個加入,中國亞洲基礎建設開發銀行(即AIIB)的西方國家。
http://cimg.cnyes.cool/prod/news/732817/o/37dff985f59412b55026f0c0796f5ae9.jpg
(圖二:歐元兌換美元匯率周曲線圖,鉅亨網首頁)
以理性觀點,整個歐洲占英國貿易出口50%以上;英國若要脫離歐盟,則英語歐盟「雙方」必需,重新進行雙邊貿易協定談判。屆時必然會影響英國經濟發展,位處北海的英國將成歐洲孤鳥;國勢只會更差、不會更好。目前英國工業聯盟已開始估算,如英國在2017年決定退出歐盟,則到2020年雙邊貿易談判談成前,英國要付出顯著代價。其實不必如此大費周章,由圖一與圖二比較就已見到,由於美國聯準會(以下皆稱:Fed)升息,與即將進行脫歐公投;英鎊兌換美元比歐元匯率還弱,自2014年6月以來持續貶值。歐元在2014年6月到2015年3月,ECB宣告歐元QE後就已止跌;但自2015年5月中起,英鎊迥異於歐元匯率、還在緩慢貶值趨勢中。如果英鎊也是緊貼歐元,則英鎊應該在2014年底,ECB宣告時就該與歐元同步貶到最低,目前趨勢至少應會與歐元一致。
肆、結論:似假若真做的英國脫歐,與持續恐攻會重創全球金融市場!
英國脫歐除經濟政策、與福利經濟考量外;其最大的Concern應該是移民問題。敘利亞內戰、伊斯蘭國、美歐俄出兵、恐怖攻擊、歐洲難民的遷徙,已使歐盟社會處在長期不安狀態中。雖自2009年起至今,全球多還持續量化寬鬆與負利率,史無前例救經濟政策;但經濟成長目的還遙不可及,若加上戰亂與動盪,則寬鬆貨幣政策會像春夢一場。而在這之後可能還會出現,所有人多不願意見到的區域戰爭;就與1930之後到1945年全球政局發展一樣。人多是在穩定環境中才能談宗教、論是非、創造更高文明。除非人類文明已經到達一定極限,否則不需藉由戰爭激發創意。英國脫歐盟意義,絕對與希臘或塞浦路斯等國不同。金融市場當然希望「脫歐」、與「恐怖攻擊」不要一再發生,但這並不完全掌握在歐盟手中。2012年6月「脫歐」最大聲音來自希臘,當時曾重創全球金融市場。目前眾皆不以為然的「英國脫歐」若「似假真做」,則其對金融市場傷害比希臘「脫歐」還嚴重數百倍。而若恐攻一再發生,一旦鬧出更大傷亡;歐洲股市還能無「慟」於衷?
(提醒:本文為財金專業研究分享,非投資建議書;不為任何引用本文,為商品行銷或投資損益背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