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鍾 發達集團營運長
來源:勵志成長   發佈於 2015-08-13 14:13

品人生:過勞透支健康?放鬆啟動自癒力

從美國回到臺灣這些年來,深刻發覺到臺灣人生活在「忙碌的框架」裡,幾乎大部分的人都覺得時間不夠用,忙得連陪孩子十分鐘、運動二十分鐘、讓自己放鬆一下都是奢侈;但諷刺的是,在臺灣平均每人每天按電視遙控器的次數,卻高達三百次,大概是居世界之冠吧!
記得當初剛回臺灣時,最懷念的就是週末的休閒活動,儘管工作再忙碌,也要騰出時間來休息,每週六早上五點從烏來出發去爬山,黃昏下山後再進入泡湯,這是讓我自己放鬆的方法。藉著大自然的洗禮,讓自己紓解身心壓力、心靈恢復清澈澄淨,身體毒素有代謝的出口,反而更有體力能量去面對工作的挑戰。
然而,這些年來,我自己也不知不覺陷入忙碌的漩渦中;連兒子剛回臺灣時也非常不習慣,看到同年齡的孩子假日不是補習就是K書,反而覺得自己是異類了。
這也反映出臺灣人為何會「過勞」,因為中國自古以來的生活中心就是「勤勞刻苦」,總認為休息就是偷懶,我們的教育一味要求孩子像機器般完成父母師長的規定,卻很少教導學生規畫生命中最重要的一課─健康,更別說去了解生活的藝術和思考生命的價值了。
長久下來,我們變得不知如何「放心」去放鬆和自然界共處的療癒,不懂得如何「開心」品嚐生活中的樂趣,「週休二日」往往有很多人是在電視機和電腦前虛度光陰,也有不少人是在昏睡中度過,更有許多人雖然放假,但心裡仍牽掛著煩人的工作,或不斷的滑手機。
我就曾遇過不少患者,無法接受要讓身心休息的建議,他們覺得有很多事情要處理、很多理想要完成,休息是對生命的一種浪費,對生命有罪惡感,總覺得休息放鬆是年齡大了或退休之後的事。聽了這些話,令人感慨不已,這些自以為認真過日子的傻瓜,難道不明白「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嗎?一旦病痛纏身、甚至一夕之間撒手人寰時,這一切都等於「零」!
聽過這麼一則發人省思的故事,可口可樂總裁迪森(Brian Dyson)曾在大學生的畢業典禮致詞時提醒大家:「生活就如同一項擲球活動,你的雙手必須輪流拋擲『工作』、『家庭』、『健康』、『朋友』與『精神生活』五顆球,而且不可以讓任何一顆球落地。你將很快發現:工作是一顆橡皮球,如果它掉下去,會再彈回來;而其他四顆球,『家庭』、『健康』、『朋友』與『精神生活』是玻璃做的,如果你讓任何一顆球落下,它會磨損、甚至粉碎,將不會再和從前一樣。」
我有幾位患者是炙手可熱的高科技人才,頂著科技菁英的光環,卻有許多不為人知的痛苦與無奈。據他們透露,周遭的同事們都很清楚自己是在「搏命」,很多人抱持著「趁年輕多拚幾年,先賺夠了股票再說」的想法,卻發現這是一條「不歸路」,愈投入工作就愈透支健康,一旦在生命的黃金時期過度壓榨身心,與健康擦身而過,日後即使花費再多的心力和金錢,也很難讓昨日重現,千金難買早知道,賺到的股票紅利別說要養老了,連養病都不夠;更可怕的是「壯志未酬身先死」,還沒達成目標就累死在職場上。
現代人對健康的態度就好像消費習慣一樣,很多人喜歡使用信用卡,甚至還有預借現金的服務,不管自己有多少存款,先用了再說,反正日後有錢再還就好了,頂多付一些利息。然而健康的籌碼,豈能無限制的預支?它所必須付出的高額本金和利息是你無法想像的,甚至會讓你整個身心破產。
吳博士的自癒力密碼
疾病其實是身心長期失衡的結果,你學會正確尊重自己的身體了嗎?你知道「休閒」對生命的意義嗎?你知道健康是無價嗎?你知道生命是有限,而你這麼努力,滿意現在的生活品質嗎?生活難道只有工作嗎?你投資過健康嗎?事業上的成就就是生命的全部嗎?
當你關心銀行對帳單中的投資股票或基金的淨值時,是否曾想過自己的「健康基金」淨值是多少呢?當你在意存摺中的存款時,是否計算過你的「健康存摺」餘額是多少?當你注意股票漲跌趨勢時,可否盤算過你對自己的身心健康投資了多少?
本文出自人類智庫《啟動體內神醫自癒力》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