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媽媽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基金
發佈於 2015-04-27 21:11
德信投信:平衡配置生技+醫藥 攻守兼備
曾萃芝/台北報導 2015.04.2721:05
爆發力十足的生技基金,長期受國人擁戴,但回顧過去10年「MSCI世界醫療指數」和「那斯達克生技指數」,卻可發現生技股價報酬率高,波動度也相對高,反觀囊括生技、製藥、醫材、醫療服務的「MSCI世界醫療指數」,波動度低,每單位風險報酬高出一截,更顯得攻守兼備,德信投信指出,平衡配置生技+醫藥攻守兼備。
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分析,觀察MSCI世界指數及各分類指數,醫療類股近20年來報酬率優於其他類股,波動度亦低於全球股市平均,每單位風險報酬率勝過科技、金融、工業、消費,高居所有類股之冠。(資料來源:Bloomberg,指數為MSCI世界指數及各分類指數,計算期間1995/4 到 2015/3,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收益之保證,本資料所示之指數係為說明或舉例之目的,並非推薦投資,且未必為保德信投信所管理基金之對比指數。)
江宜虔說,醫療生化擁有不少次產業,各有不同的特性,舉例來說,生技業具成長爆發力,但股價波動度高;投資人應該擴大目光,兼顧收益穩定、不受景氣循環影響的製藥業;受惠人口老化、走長多格局的醫療器材業以及具有高獲利率、現金充足的醫療服務業,透過平衡配置,才有機會在多頭時參與生技爆發成長性,空頭時運用製藥業防禦。
江宜虔表示,新興市場醫療市場過去10年已成長了超過200%,然而拿新興市場與成熟國家相比,每年人均醫藥支出差距約500美元,新興市場人口數是成熟國家的4倍,由此便可看出新興市場醫療支出具有龐大潛力。(資料來源:Johnson & Johnson,Episcom,2015/4)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全球醫療生化產業併購金額達到2,500億美元,是近15年來新高(資料來源:Financial Times, 2015/1),江宜虔指出,在低通膨之下,醫藥類物價成長動能遠高於一般消費品,也讓醫療類股獲利成長有較大上修空間,近年來,許多藥物專利到期,讓大藥廠積極併購中小型藥廠,藉此拓展產品版圖,而透過溢價併購,也推升股價上漲。
展望本季,不少國際醫學年會輪番登場,江宜虔說,今年的美國腫瘤學會年會即將在下月底登場,由於腫瘤(癌症)藥品是目前全球銷售量最大,若會議中,出現正面的臨床實驗結果,往往有助拉抬許多醫療保健公司的股價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