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碎了 發達集團監事
-
來源:勵志成長
發佈於 2015-03-04 02:13
像佛陀一樣走路
享受當下這一步
走路是每個人日常生活中最普遍而頻繁的活動,
但我們往往身體在走,心卻不在腳步上;
如果能隨時收攝心念,身心一致,步步輕安,
每個人都能像佛陀一樣,歡喜享受當下的這一步,
那麼,簡單如走路,也就是修行的方法了。
如果每走一步路,就像在地面上蓋一個印章,回頭檢視自己的足跡,你留下的是平穩堅定、充滿喜悅,還是慌亂焦慮、惶惶不安的印記?
處在生活節奏快半拍的現代社會,人們每天趕著上班打卡、外出赴約,總是為了「到達」而走,而不論散步慢行或健走疾行,經常是走馬看花,邊走邊想事情、聽音樂、聊天──腳在走,心卻不在步伐上。身與心分離,讓許多人疲於行走,遑論達到健身養生、放鬆身心的效果。那麼怎麼用對方法走路,才能走得輕安自在,也走出健康?
走路是動中的修行 二千六百年前,佛陀與弟子們遊歷恆河兩岸弘化說法,也是以雙足行走,那個時代沒有汽車、火車和飛機,四十五年的說法,佛陀是一步一步,以莊嚴、平靜和喜悅的腳步,行走遊化人間。當時佛陀教導弟子們一個輕安攝心的步行方法──經行( cankrama ),在空地上或林蔭間,在一定的距離內來回直行;走的時候,腳步不急不緩、不搖晃身體、也不低頭,而且要收攝諸根,心不外緣。
「收攝諸根,心不外緣,其實就是把心從散亂、妄想的狀態拉回到眼前當下。」研究原始佛教的學者溫宗?引用《瑜伽師地論‧聲聞地》表示,經行不是因為身體疲累或昏沉而修習,而是「為修善品、為善思惟,內攝諸根,心不外亂而習經行。」獨特的用心方法,讓經行不同於一般的走路、散步,而是一種精進修行的方法。
此外,根據《四分律》、《出曜經》等文獻的記載,經行不僅可以幫助消化、少病痊痾、去除睡意、讓頭腦清醒之外,還能得定久住。可見經行有促進身心健康、攝心調身的功能。
其中,「經行得定」最廣為人知的例子,便是阿難證阿羅漢果的故事:佛陀涅槃後,大迦葉召集五百位阿羅漢準備整理佛陀的教法,集結前夕,阿難尚未證阿羅漢果,因而徹夜經行,當晚阿難準備就寢時,在「腳已離地,頭未至枕」之間證得羅漢,溫宗?說明,阿難雖然不是在經行時證果,但是透過經行,收攝身心而斷一切漏、開智慧,顯示經行在禪修訓練上的重要性。
走路時,把自己交給方法 但是,經行時身體處於移動的狀態,該如何用心、安心?法鼓山禪堂堂主果元法師解釋,「由於走路的動作很單純而且不斷重複,所以只要把心安住在腳步上,沒有雜念妄想,心自然會安定下來。」走路時,清楚知道自己在走路,體會「身在哪裡,心就在哪裡」,簡單的步行,不只有助練身,也可以鍊心了。
經行,雖然是佛教精進修行的法門,但是經行時調身、攝心的方法,卻是每個人在生活中隨時可以輕鬆運用的。
佛畫家奚淞就是用步伐走出了自己的心靈空間,由於住家附近工程不斷、熙攘嘈雜,奚淞笑稱自己「住在工地」,但是每天清晨在小弄堂裡緩步來回幾趟,不僅讓紛擾惶惑的心安定了下來,整天的生活也跟著放鬆開闊了,他說:「我們一輩子可能都是在散心亂走,沒有專心走過,所以這一走,我立刻感受到經行的美。」一心一意的走路,也因而成了奚淞每天的定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