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落淚 發達集團董事長
-
來源:健康養身
發佈於 2014-06-26 14:31
台灣肌少症 約10萬至19萬人
老年人也需練肌肉!國家衛生研究院、台灣老人醫學會完成國內第一份肌少症盛行率調查報告,台灣老人肌少症盛行率介於3.9%至7.3%間,推估人數約10萬至19萬人。醫師警告,如肌肉量不夠、肌力不足,易跌倒、失能,死亡率也偏高。
老年醫學會建議,老年人健康檢查應該增列肌肉量檢測、步行速度、手握力等三大項目。標準為肌肉量男性每公尺平方分7.09公斤 ,女性為5.7公斤。步行速度男性每秒0.7公尺,女性0.6公尺,手握力男性26公斤、女性16公斤。
台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理事、台大家醫科主任詹鼎正指出,肌少症是一個以肌肉量與肌肉功能低下為表現的症候群,當肌肉量與肌力都低下,即可診斷為肌少症。還好透過飲食、運動,就能加強肌力,增加肌肉量。
國衛院、老年醫學會透過流行病學研究方法,研究分析2867名社區老年人身體及行動能力資料,結果發現,台灣老人肌少症盛行率約在3.9%至7.3%間,年齡越大、BMI越低及自述有心臟病者,肌少症盛行率較高。
參與研究的台大醫院家醫科主任黃國晉指出,目前診斷肌少症以骨骼肌肉量多寡為主,國內專家達成共識,除了肌肉量,另可透過手握力、走路速度等檢測,讓肌少症診斷更簡便。
黃國晉表示,民眾可以在家檢測,看花多少時間走完六公尺,如果男性每秒少於0.7公尺,女生少於0.6公尺,就代表腿部肌力不足、行動緩慢,應至醫院接受檢查。人體肌肉量從40歲後即逐漸流失,提醒40歲起更應重視飲食及運動,65歲以上應每年檢測肌肉量。如果自覺四肢變細、力氣變差,應提高警覺。
保肌力 飲食+運動
許多人都想瘦一點,但專家提醒,上了年紀不能太瘦,反而得多養些肌肉。台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理事、台大家醫科主任詹鼎正指出,補充蛋白質、多做阻力運動,就能減少肌肉量流失,保持肌力。
詹鼎正指出,許多老年人四肢越來越細,但腰圍漸粗、活動力變差,這代表肌肉量變少,連帶肌力衰退,長期下來可能連走都成問題,或是容易跌倒。要增加肌肉量及肌力,可從飲食著手,適度補充蛋白質、多做阻抗運動。雙管齊下大約三至六個月,就可見到成效。
在飲食方面,詹鼎正指出,每一公斤體重應攝取一至二公克優質蛋白質,包括,牛肉、魚肉、雞蛋、大豆製品等。換算下來,成年女性每天應至少攝取自己三個拳頭大小的蛋白質,男性則是兩個半拳頭左右蛋白質。
至於運動,台大家醫科主任黃國晉指出,阻抗運動就是阻力運動,最好一周兩次透過啞鈴舉重、彈力帶訓練全身每個肌肉群。如果沒有專業器材,一邊看電視,雙手反覆高舉裝水保特瓶或踩踩跑步機,也可達到鍛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