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費落蒙 發達集團處長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4-04-29 23:16
財長:課稅資料不能據以分析所得概況
財政部今年起更改統計方式,將綜所稅課稅資料十等分位、廿等分位的統計取消,被認為是想掩飾台灣所得差距拉大的現象。財政部長張盛和今日解釋,課稅資料只有「課得到的」跟實際所得有差距,不能據以判讀所得分配的狀況,因此取消較極端的統計,避免外界誤用或誤解。
張盛和說,全體家戶數有800萬戶,但課稅所得只有560萬戶的申報資料,主體不一樣。在內容上,課稅所得與實際所得也大不同,例如農林漁牧、出售土地、中獎、資源回收等地下經濟等收入,屬於免稅所得、分離課稅及未達課稅門檻的所得都不含在課稅中,也不含政府福利補貼。
因此,課稅資料無法客觀呈現所得分配狀況,也不能做為所得判別的依據。進行歷年比較時,課稅所得也內含稅制的變化,例如軍教課稅、證所稅開徵等,不一定是呈現實際所得的差距。
張盛和指出,課稅資料若呈現廿等分位,是針對最高及最低5%所得的民眾,差距一定很大,但卻忽略中間90%的人。因此,國際上多用五等分位來統計,以最高及最低20%的差距倍數來比較。
張盛和說,雖然未來課稅所得未來不再公布十等分位、廿等分位的統計,但政府機關、學術單位或媒體若有需要,可向賦稅署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