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狗狗 發達公司監事
-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12-06-22 17:57
端午節很「粽」點!
現代人生活忙碌,自己包粽子的機會與能力也不多了,多數人選擇市售現成的粽子好過端午節。端午節俗諺有「食過五月粽,寒衣收入杠」,「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意思是粽子一出現,歲序便轉入夏季,這是一年轉折的信號。過了此刻,氣候逐漸炙熱,蚊蟲病菌開始活躍,民眾可要小心炎夏的中暑、食物中毒及蚊蟲叮咬。
粽子種類五花八門,有甜鹹口味,餡葷素兼具。台灣肉粽分北部粽與南部粽,北部粽將糯米先炒過,一個燒肉粽相當於550大卡的熱量。而南部粽是以生糯米加入花生,包在月桃葉中再直接蒸熟或水煮。由於料比較少,加上糯米不經油炒的步驟,所以熱量比北部粽要低,大約450大卡。不過,因為南部粽多半會灑上花生粉及醬料再食用,粽子中的花生與配料的花生粉都是屬於油脂類,對於需要限制油脂的人要特別小心。廣東荷葉粽因體型較大、配料多,一顆的熱量高達1200大卡,而含醣量高的豆沙粽的熱量也達370大卡。鹼粽因為體積小且沒有包料,熱量雖少,但沾了砂糖或蜂蜜,熱量可達200大卡了。很多人光吃一個粽子裹腹可能不夠,不知不覺一餐吃了兩三個,甚至三餐都以粽子為主,過了一個端午不只體重變「粽」,還產生消化不良等副作用。所以我們來談談吃粽子要注意哪些事項:
一、不易消化
澱粉分為直鏈與支鏈澱粉兩大類,糯米大部分含有支澱鏈粉,支鏈澱粉不易消化,若有消化性潰瘍、消化功能障礙或膽結石者,可能造成胃酸過多分泌、腹脹痛、腹瀉或便秘,尤其是老人及小孩不宜食用過多。應搭配一至二碟蔬果,同時可用五穀雜糧或紅豆、黃豆、薏仁等取代部分的糯米,由於五穀雜糧的纖維質高,可以改善一般粽子缺乏纖維質的缺點,也能幫助消化。有人會吃粽配刨冰以度炎炎夏日,小心過量也會導致消化機能不良,引起腹痛喔!
二、慢性病患
(一)糖尿病
糖尿病者吃鹼粽時最好以沾代糖取代砂糖,一餐以一個粽子為限,且須選擇中等大小粽子,避免熱量過多影響血糖控制。含糖及含油量高的豆沙粽則不適宜使用。
(二)心血管疾病
一般粽子的含油量偏高,心血管疾病患者應選擇含油量低的鹼粽或南部粽。為避免膽固醇攝取過量,建議每星期勿攝取超過兩個蛋黃,肥肉也應該避免,盡量選擇瘦肉。高血壓及腎臟病患者則要注意勿攝取過多鹽分,粽子本身有足夠的鹹度,最好不要再沾甜辣醬、醬油膏等。
(三)高血脂症
患者要減少油脂攝取量,粽子的餡料有肥肉、油炒過的材料及鹹蛋黃,均不宜食用。糯米可省掉用油炒的過程,並以瘦肉取代肥肉。南部粽的花生與花生粉也是屬於高油脂的,不可多食。
(四)痛風
主要是因為體內的普林代謝異常,使血中尿酸升高所致。粽子的餡料如魷魚、干貝、鮑魚、冬菇、蝦米、花生等都是高普林的食物,要節制,以免痛風發作。
三、不易吞食
老人、中風病患及幼兒因吞嚥能力較差,糯米團塊有時因黏性會塞住食道或氣管,引起不必要的危險,需要小心餵食。
四、注意食品衛生及添加物的安全
有些不肖業者製造鹼粽會添加違法的硼砂,硼砂積存體內會引起慢性中毒,應以添加物『三偏磷酸鈉』(普美能)(用量以磷酸計3g/kg以下)替代硼砂。建議大家最好是自己包鹼粽。粽子趁新鮮吃,吃不完放入冰箱保存,若要久存可以冷凍,將新鮮保存起來。
結論
衛生署提倡『三少一多』,就是「少油、少鹽、少糖、多纖維」。剛剛提到各式各樣的粽子,共同的缺點是缺乏纖維質又高熱量,依照「天天五七九,健康跟著走」的宣言,建議大家每日配上五至九份的蔬菜與水果,既可以多補充抗氧化物,也可以避免消化不良及便秘。希望大家可過個體重、腸胃無負擔的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