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狗狗 發達公司監事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12-03-30 19:30

母性與獸性

母性充滿光輝,全心全意為孩子付出,是高貴的情操。獸性源自慾望,只在乎自己的滿足,是低等的本能。母性與獸性,在我們的認知裡,有著天壤之別。
然而真是如此嗎?其實母性也是一種獸性。母愛的本質,是生物為求繁衍,所演化出來保育子代的生存策略。基本上,它是很生物性,接近本能的情感。
有關母愛的研究,最著名的是美國心理學家哈洛博士的猴子實驗。他設計兩個觸感完全不同的人工猴媽媽。布媽媽溫暖柔軟,但沒有附帶奶瓶。另一個鐵絲媽媽讓小猴子可以喝奶,但是冰冷堅硬。結果很明顯,小猴只愛溫暖的母親。牠餓的時候才找鐵絲媽媽,吃完奶就溜走。大部份的時間,牠會膩在布媽媽身邊,爬上爬下和它玩。受到驚嚇時,更是本能的跳到布媽媽的懷裡。這個實驗證明,「有奶便是娘」錯了,孩子需要的是母愛。
其實哈洛不只研究孩子如何看待母親,他也探討母親對孩子的強烈情感。他設計一個網子將母鼠與幼鼠隔開。幼鼠可以擠過網子的小孔,但母鼠不行。當幼鼠與母親分開的時候,茫然不知所措,在原地打轉。網子的另一邊,母鼠著急的咬網子,拼命的想擠過根本太小的網孔,嘗試接近自己的小孩。即使研究者將母鼠弄瞎,或移除卵巢,這些看不見,沒有荷爾蒙影響的母鼠,還是一樣斷然地爬向幼鼠。這個實驗揭示,母性多麼「盲目」,它近乎一種衝動的本能。
因為這些研究,學者專家便振振有詞的要求女性,母親應該「順乎天生的母性」來滿足孩子對母愛的需求。這樣的說法,恰符合父權結構的社會制度,男人主外,女人主內,安定孩子與家庭。於是歌頌母愛成為主流價值,母親以孩子為主,值得鼓勵稱讚,相對地,不以孩子為先的母親,將承受缺乏母愛的指責。
常常見到學業優異的女性,再經過一段職場的養成訓練,逐漸勝任高階專業的工作時,正好也到了生育年齡,於是一番掙扎之後,為了孩子和家庭的幸福,放棄漸入佳境的自我表現,回歸家庭。或者,自認無心在職場發揮的女性,明智地放棄事業,說她一切為孩子。只要端出母愛這樣堂皇的理由,大家都認同。
但是對那些做不到犧牲個人發展的母親,母愛至上的論調給她們莫大的壓力。或許她為家庭生計,必須工作,或者她不捨放棄自我實現的機會。即使她們找到分擔母職工作的幫手,例如佣人或保姆,仍然推卸不了母親的天職,必須一肩雙挑,蠟蠋兩頭燒。家裡有事,不敢請假,怕影響工作表現;工作不如意,也不敢訴苦,恐家人不諒解,說她放著孩子去工作自討苦吃。
在我們的社會裡,婦女就業的比例頗高,與其再三提倡母愛,要求母親付出,不如提供社會資源,讓母親和孩子同時得到照顧。例如廣設公立托兒所或企業附設安親班,才是安頓就業母親和孩子的實際措施,一昧指責母親,把孩子託給外傭,只會讓這些心力交瘁的職業婦女增加罪惡感。
如果我們瞭解母性其實是生物本能。那麼根本不必去鼓吹提倡,也無需過度吹捧歌頌。凡是要立碑頒獎的,大致有違人性,不易做到,所以稀奇。例如貞節牌坊。親情是天性,自然流露最真誠,我所見到的母親,不論她是否能全天陪伴孩子,都是常為孩子設想的。
犧牲奉獻,只為孩子,反而造成孩子的心理負擔。有些母親投注全副精力來教育孩子,將自己壓抑的成就動機寄託在下一代去完成。這樣深厚沉重的母愛,讓孩子沒有喘息的機會,巴不得媽媽不要這麼時時刻刻盯他愛他。自然才舒暢,母親拿捏自己的時間與體力。為孩子規劃合適的照護,做得到的自己來,做不到的找人幫忙,一方面也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這樣平衡寬廣的母親,常常養出最有創意和適應力的孩子來。
除了不必勉強自己全心全力貫注在孩子身上,母親還要反省自己,是否因為母性而只謀取兒女的福利。公車上,不難看到佔座位再讓給子女的母親,因為母愛,忽略了公德。只愛自己子女,那是生物本能,仍然是自私的。真正值得敬佩的,是能夠「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人。充滿愛心的幼教保育員,保姆,老師,寄養家庭的親長;不論她們是否生養自己的兒女,付出關愛,灌溉別人田裡的幼苗,這樣擴大的母愛,超越天性,才是值得推崇的偉大母愛。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