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8 15:29

日本養老院價格差異大,一位老奶奶搬進收費「低價」的養老院後,意識到殘酷的現實。(示意圖,路透)
陳麗珠/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當照顧父母成為現實時,許多日本家庭面臨尋找養老院的挑戰,若是單以便宜的月費為主要考量,入住後可能會後悔。據報導,日本養老院費用差異甚大,竟高達5個隱性陷阱,其「總費用陷阱」並非單靠宣傳冊就能發現。
日媒報導,東京養老院價格差異甚大,55歲的田中女士為了讓罹患輕度失智症的82歲母親獲得24小時照顧,選擇了一家不包含入院費的低價養老院,每月費用僅需15萬日圓(約新台幣3.08萬元),但入住後的真相卻令她大失所望,因為照護員的頻繁流動,讓她的母親出現日漸封閉狀態,住的不安心。
田中女士指出,東京養老院動輒入會金高達數百萬日圓、月費高達30萬日圓(約新台幣6.17萬元),以母親每月14萬日圓(約新台幣2.8萬元)的退休金,要找到所能負擔的養老院,曾令她十分茫然。因此,當她找到這家便宜的養老院時,立刻申請參觀。
據報導,雖然這家養老院建築老舊,但整潔乾淨,餐食看似營養均衡,費用更是遠低於其他養老院,讓田中女士一度感到安心。然而,短短1個月,她便察覺異常。
對於失智長者來說,熟悉感至關重要,而照護員的頻繁流動,並常常不告而別,讓她的母親日漸封閉自己。更令田中女士震驚的是,3個月後她再來探望,發現母親房內的緊急呼叫繩被移到難以觸及的位置,清潔品質也明顯下滑。
許多經驗豐富的照護員消失後,取而代之的是一群年輕、顯然缺乏培訓的新進人員,她甚至聽見員工低聲抱怨,「低薪卻工作量大,誰受得了」。田中女士因而理解,低價養老院的背後的代價,正是「人力成本的壓縮」。
數據顯示,東京付費養老院的平均入院費為990萬日圓(約新台幣203.8萬元),比全國平均的696萬日圓(約新台幣143.3萬元)高。
此外,含入院費的平均月費為29.9萬日圓(約新台幣6.15萬元),高於全國平均的25.7萬日圓(約新台幣5.29萬元)。不含入院費的平均月費為33.4萬日圓(約新台幣6.87萬元),高於全國平均的20.7萬日圓(約新台幣4.26萬元)。
根據LIFULL Care的數據,東京共有1180家付費養老院,其中世田谷區最為集中,共有104家。其中,入院費超過1000萬日圓的豪華養老院,入住費中位數為2136萬日圓(約新台幣440萬元),月費為31萬日圓(約新台幣6.38萬元)。與所有收費養老院相比,入院費約高出3倍、月費約高出1.2倍,但所提供的服務比普通養老院更全面,共享設施和房間也更高檔。
所謂包含入院費的養老院是指,入住時需一次繳納數百萬至數千萬日圓不等金額,主要依地段、設施檔次、服務內容而異,其入住後的月費相對較低(通常月費為15-25萬日圓)。這類被視為「繳房租」的性質,用於確保入住者能長期居住,即使高齡後入住多年也不會被趕走。
至於不包含入院費的養老院是指,不收一次性費用,只需繳交月費(通常月費是20-35萬日圓)。這類以「月租制」方式運作,包含了房租、管理費、餐食費、基本照護費,入住容易,對經濟能力有限的家庭比較友善,但部分養老院會因削減人力、降低服務品質來壓低成本。
日媒指出,養老院的基本費用會在養老院的宣傳冊上列出,但即使是同一家機構,根據所需護理的等級和所使用的服務,包括地點、建造成本和房間規格、共享設施詳情、人員配置與照護系統以及品牌價值及營運主體,都會影響實際月費,可能相差數萬日圓。
根據日本《介護勞動實態調查》,照護員離職率約為13.1%,雖與全產業平均差距不大,但人手不足卻尤為嚴重。
雪上加霜的是,照護員薪資長期偏低,全職人員平均月薪僅約33至34萬日圓(約新台幣近6.79-6.99萬元),年收入約400萬日圓(約新台幣近82.3萬元),遠低於全產業平均。這些結構性問題,迫使許多設施只能靠「削減人力成本」維持低價,卻也導致服務品質惡化。
雖然也有部分設施能透過地理位置偏遠、翻修既有建物、大型企業規模經營或數位化管理來壓低成本,但「極端低價」往往意味著背後存在隱憂。
現在田中女士深感後悔,只看重母親能否用退休金支付,卻忽略了最重要的安心感。再便宜的設施,如果不能讓她過得安穩,就毫無意義。目前,她已經開始尋找更安全、更可靠的養老院,即便費用較高,但也才是長遠之計。
日媒指出,這案例凸顯出日本養老院費用的巨大落差與品質差異。對於即將面臨父母照護問題的家庭而言,「便宜未必划算」是一堂沉重卻真實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