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亨網編譯王貞懿 2025-07-15 06:30
據《CNBC》周一 (14 日) 報導,川普關稅戰持續升溫,進口商紛紛調整策略因應關稅威脅。從零售業到汽車、醫藥公司,企業普遍增持現金並將庫存移出帳面,透過供應鏈金融等工具管理風險。富國銀行 (
WFC-US) 數據顯示,相關融資需求成長 5-10%。
川普貿易戰升溫,進口商紛紛調整策略因應關稅威脅。(圖:Shutterstock)
「持有現金是好事,」富國銀行全球供應鏈與貿易銷售部門主管 Jeremey Jansen 表示,「不確定性很高,分銷商或製造商都面臨延長付款期限的巨大壓力。」
關稅延後實施讓企業鬆了一口氣,趁機調整庫存和現金。但若 8 月前未達成貿易協議,關稅暫緩措施將到期。
從大型零售商到汽車零件店和製造商,成品及原料買家都利用關稅暫緩期間增加進貨。但貨物到了之後,企業不急著賣,而是先拿去跟銀行做金融操作。
「供應鏈金融」運作模式是:貨物出貨後產生發票,進口商將發票送至合作銀行,由銀行支付供應商,進口商再依約定時間償還銀行。「我們把資金直接投入供應鏈中間,」Jansen 說。
醫療業成新興客戶
零售業傳統上是此類融資客戶,但醫療保健公司成為新興需求來源,因為美國總統川普威脅對該行業海外供應鏈課徵針對性關稅。
「我們看到醫療保健業對供應鏈金融有顯著興趣,」Jansen 表示,「包括藥廠、經銷商和藥品福利管理公司。這個行業大量海外製造,關稅不確定性相當高。」
6 月份從中國進口的商品,銀行代付需求保持穩定而非增加,因為企業今年第一季已經大量進貨。但隨著川普上周又對亞洲各國加稅,特別是越南關稅調高,現在銀行密切關注越南、南韓、馬來西亞、泰國和印尼的進口融資狀況。
將庫存移出帳面
進口高關稅商品的企業可透過第三方 (如銀行) 支付庫存費用,讓第三方成為實際貨主並代為儲存,將庫存移出帳面。進口商再依約定時間支付產品和倉儲費用。
Citizens Bank 貿易及供應鏈金融主管 Jonathan Heuser 表示:「進口商對庫存融資興趣增加。大型跨國企業可能持有更多庫存,他們希望釋放相關營運資金。」
ITS Logistics 營運長 Josh Allen 說,將庫存推出資產負債表的做法 (通常稱為「供應商管理庫存」) 在汽車和建築業也很常見。「這釋放了進口商現金流,第三方透過倉儲和回售賺錢,對策略夥伴是雙贏。」
貿易回升但仍謹慎
Heuser 表示,年初川普威脅要加稅,美國與亞洲國家貿易大幅萎縮,但最近關稅暫緩實施,貿易量開始回升。不過各國復甦情況不同:中國貿易量雖有起色但仍很慘淡,印度和越南恢復得比較快。
不過企業還是很保守。Heuser 說,客戶都在觀望,等情況穩定一點才願意大動作調整供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