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層肉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健康養身
發佈於 2024-01-04 17:03
腦中風後殘障率高達七成! 「4大新興技術」助改善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
+ ++
神經復健在腦中風治療方面的多元治療,包括腦部磁刺激、機器人手臂,以及虛擬實境及腦機介面等新興技術的應用
當腦部血管發生阻塞或破裂,進而導致腦部缺血或出血的疾病,便是所謂的「腦中風」,為目前全球導致殘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以「缺血性腦中風」為例,就算在急性期接受血栓溶解治療(rt-PA),或者脈血管內血栓移除術(EVT),仍有相當高的比例造成殘留症狀。統計腦中風後造成殘留症狀的比例,約為50%至70%左右。
腦部磁刺激技術 促進神經再生、改善運動與認知功能
不過,神經復健近年來運用腦部磁刺激,在腦中風治療方面取得最新發展而引起廣泛關注。安南醫院腦中風中心主任蔡銘駿表示,腦部磁刺激技術是一種非侵入性、無創的神經調控技術,可以通過刺激大腦皮層,促進神經再生和改善運動與認知功能。
他分享2015年國外一項研究發現,低頻磁刺激可以促進腦中風患者的手臂運動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且效果能持續至少6個月。另外,如重複經顱磁刺激(rTMS)和經顱交變電流磁刺激(tACS),也被應用於復健中。
機器人手臂與虛擬實境、腦機介面 改善語言及運動能力
蔡銘駿進一步解釋,除了腦部磁刺激,機器人手臂也已在神經復健方面廣泛應用。他解釋,機器人手臂通過對患者的肢體進行運動控制和重力補償,可以幫助患者進行精確、反覆和持久的運動訓練,從而提高神經復健的效果,並增加神經系統對運動的適應性和可塑性。此外,虛擬實境也可以輔助患者恢復語言能力,例如通過建立互動式對話場景來促進口語表達。
而腦機介面技術更是近年熱議的新興研究領域,蔡銘駿解釋,腦機介面是通過植入電極或使用無線傳輸的腦電圖,來解讀患者的大腦信號,進而實現對肢體運動和認知功能的控制,並助患者恢復下肢運動功能;亦有研究表明腦機介面可協助患者恢復語言能力。
新興技術應用 腦中風將有更好治療
蔡銘駿總結,腦中風後殘留症狀雖高達50%至70%左右,但經由神經復健在腦中風治療方面的多元治療,包括腦部磁刺激、機器人手臂,以及虛擬實境及腦機介面等新興技術的應用,相信能為腦中風患者帶來更好的治療效果和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