鈞鈞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基金   發佈於 2022-11-15 10:54

科技主動型基金 績效驚豔

基金》
【時報-台北電】美國10月CPI降溫回到7.7%,鷹派升息預期減緩,也帶動股債市全面反彈飆漲,11月10日美國公布CPI當日那斯達克指數單日漲幅達7.4%,創下2020年3月美股熔斷後股價反彈以來的單日最大漲幅,也擠進2008年金融海嘯至今單日漲幅前五名之列,科技股的飆漲演出也使得不少主動型基金表現更讓人驚豔,單日漲幅前十名的基金,不少表現領先那斯達克指數。 第一金全球AI人工智慧基金基金經理人李坤憲指出,年底前拉抬市場行情利多因素如期中選舉結果顯示,民主黨超乎預期未失去執行優勢;第四季節慶消費潮對市場投資情緒正向,此外不少科技大廠配合下游廠商成本控制,同時進行資本支出與基礎建設投入等,有助未來景氣復甦後,產業長期趨勢擴張的正向循環。 李坤憲表示,AI人智慧、自動化、5G與數位金融等科技趨勢為未來必然的發展,產業數位轉型、生產效率提升等需求不斷提升,都有助於產業長期趨勢發展,即使聯準會至明年第一季仍有升息的可能性,但新科技型產業具備趨勢發展與強勁的需求支撐,相關基金後市表現仍相對看好。 瀚亞美國高科技基金經理人林元平表示,投資人可留意美國科技股庫存調節後的反彈機會,有利多頭延續。另外,物聯網、車用電子、元宇宙、資料中心、5G等結構性需求增長,仍帶領半導體產業下波成長,中長期具吸引力,值得逢低進場布局或定期定額長期投資。 台新ESG環保愛地球成長基金經理人蘇聖峰指出,高成長個股已進入具吸引力價位,相關題材中較看好循環經濟利基股,其轉嫁能力強、生產穩健、良好成本管控、提供抗通膨或必須性商品的企業較多。 永豐智能車供應鏈ETF基金經理人林永祥表示,去年全球晶片荒,導致許多車廠因晶片短缺而無法出貨。今年則因終端消費市場需求大減,以及晶片面臨高庫存,讓半導體產業陷入寒冬,但在車用晶片方面仍然是供不應求。過去傳統燃油車僅需40種晶片,電動車則暴增到150種以上,加上高階電動車有「自駕功能」,所需晶片量更多,因此當電動車逾來逾普及,晶片需求只會更大、不會減少。(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孫彬訓/台北報導)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