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ch 發達公司總裁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09-10-21 15:43
社論-韓國在Chiwan憂患中突圍,台灣呢?
2009-10-21 工商時報 【本報訊】
「Chiwan」(China+Taiwan)-中台威脅論,是韓國媒體在上半年新創的語彙。彼時大陸來台採購團絡繹於途,彷彿要把60年蹉跎的商機一股腦兒全灌給台商。
兩岸水乳交融的氛圍,讓東亞鄰國大為緊張,不僅韓國人喊慘,日本人也很急,唯恐兩岸經濟合體的下一步,就是政治和解,最終將撼動國際現勢。
台韓向來是出口競爭對手,近年在科技產業正面衝突,尤其在資本與技術密集的面板與DRAM(雙D)領域,更是廝殺激烈。雙D技術源自美國,被日本商品化,最後卻由韓台扛起製造大旗。對此微妙的產業轉折,華碩董事長施崇棠曾以兩國民族性都「很敢衝」做註解:一個不認輸,一個不怕輸,因此都勇於花大錢、蓋大廠。
不同的是,韓國雙D有品牌與可觀的內需市場當後盾,且家數集中,業界地位舉足輕重;台灣雙D走代工路線,本國市場小,爭食者眾,以致產品標準化的DRAM業在全球金融海嘯衝擊下陷入困境,而產品較多元的面板業則整併待變。
敵弱我強,韓國人還要高喊中台威脅論,其實是深諳「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儒教文化精神:唯有憂患意識升級,應變加速,才能在下一階段的競爭中立足。
而從Chiwan問世後短短幾個月內的情勢演變觀察,韓國朝野化危機為轉機的努力已然奏效,也足堪借鏡。
以面板業為例,來台採購高峰過後,大陸新近傳出的展業大計都與韓、日有關。韓國政府已明示業者西進將放行,面板雙龍LGD與三星因此大張旗鼓地宣佈,將在廣州與蘇州分別興建8.5與7.5代廠。日商夏普則不僅將龜山6代線整廠輸出給南京中電熊貓,兩者還準備在這個敏感的抗日城市合蓋8.5代線。
韓、日在大陸爭蓋次世代面板廠,難道就不怕技術被中國超越?現實擺在眼前,大陸面板龍頭京東方已大動作要蓋8.5代線,本土家電品牌又「政策性」地與台灣面板業者交好。因此就算與大陸業者合作,可能成為對方產業升級的踏腳石,對韓日業者而言,萬事莫如在這個超大市場卡位急。
同樣地,韓國政府對外積極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也是基於為本國業者卡位國際市場的優先考量,因此明知開放市場會對若干本土型產業與就業造成衝擊,也勢在必行。
反觀台灣,Chiwan引起的情緒反應兩極,一邊高喊「民族復興有望」,一邊憂心「台灣國之將亡」,以致當局在高科技放行與ECFA洽簽等決策上投鼠忌器、錯失機先。
沒錯,Chiwan的確讓台灣因為同文同種與歷史淵源,而取得相對優越的入場位置,但「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中國畢竟是個國際覬覦的廣大市場,在商言商,最後比的還是實力。據此,「民族復興有望」的論調可謂太過樂觀。
然而,抨擊兩岸洽簽ECFA論者,從不反對台灣對外簽署FTA,儘管兩者對本土產業都有短期殺傷力,卻選擇性地主張對中鎖國,由此也可見「台灣國之將亡」論調的偏頗。
務實來看,中國做為一個有13億人口的新興消費市場,如果台商及早卡位,可以掌握更多商機,決策者為何要躊躇?限制面板與半導體西進就是最明顯的例子,綁住自己人,綁不住別人,徒令親痛仇快!如今亡羊補牢,只盼時猶未晚。
受限於政治現實,台灣必須在兩岸簽署ECFA之後,在國際間才有洽簽FTA的可能。無論是ECFA或FTA,都是行政院長吳敦義所謂帶刺的玫瑰。然而,朝野的當務之急,已不在該不該簽,而在是否為開放市場做好配套準備,將衝擊(刺痛)降至最低,將效益(花香)拉至最高。
其實,政府最該操心與著力的,是台灣品牌力的提升。根據Interbrand 2009年最新統計,韓國三星品牌價值高達175.18億美元,全球排名19,而台灣冠軍宏碁的品牌價值則為12.41億美元,兩者高達13倍的距離,固然反映兩國主客觀條件的差異,也代表政府可以努力的空間。如果Chiwan的組合,只是「中國品牌,台灣製造」的實踐,那麼與過往「歐美品牌,台灣製造」的代工抬轎模式無異。儘管為人作嫁也能闖出一片天,但主導權終究不是操之在我。如果兩岸目前諸多技術創新與規格「搭橋」,能在未來創造出品牌價值超越三星的華人之光,那才是Chiwan對台灣最大的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