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ch 發達公司總裁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09-10-13 11:37
經濟部澄清「藍營大老:ECFA負面真相被掩蓋」報導
(98/10/13 08:17:08)
由於ECFA追求貿易自由化,在後續的協商中,會有一些市場開放,對於內需型、國內較為弱勢等容易受到大陸進口產品衝擊之產業確有可能造成衝擊。絕無該報導所指,政府一味僅強調好處,刻意忽略或淡化ECFA對台灣所帶來的負面衝擊。
為掌握受衝擊產業情況,經濟部委託中經院進行之ECFA經濟影響評估,並已於7月底正式對外公布,根據該評估結果顯示,ECFA簽署後對國內經濟的影響有利有弊,整體的利益會大於整體的負面衝擊。對於未來可能受損之產業,政府除擬運用談判策略爭取對我有利之條件,並已擬妥完整的配套因應措施。
經濟部重申,政府規劃推動ECFA,絕對會秉持「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以及「機會最大化、風險最小化」的原則,審慎、循序漸進的推動,並會以台灣2300萬同胞的整體利益為先,朝對台灣最有利的方向推進。
該文有關「中港簽訂CEPA,香港勞工幾乎被大陸勞工取代,香港勞工只好跑到大陸討生活,值得台灣方面提高警覺」之描述,經濟部說明如下:
一、 台灣是以出口為導向的海島型經濟體,製造產業在台灣經濟活動中占有重要地位,此與香港以金融服務業為主的經濟明顯不同。
二、 兩岸若簽署ECFA,享受出口免關稅的台灣產業因競爭力提升不需外移至中國大陸,企業投資設廠會根留台灣,反而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三、 ECFA有助台灣整體經營環境的改善,促進產業升級,繼續在國際市場保有競爭力,維持台灣經濟發展動能。只要經濟繼續成長,產業順利升級,勞工不但不會沒有工作,就業機會還會增加。
四、 根據中經院研究印證,ECFA對台灣就業影響的短期模擬結果顯示,總就業人數可望增加25.7~26.3萬人。
該文有關「ECFA需接受WTO規範,屆時10年之內,如果中國大陸要求進一步開放農產品或勞工到台灣,台灣就需同意,否則就會面臨被WTO除名的風險」之描述並非事實,經濟部特予澄清如下:
一、根據WTO規範,WTO會員所簽署的RTA/FTA不涉及開放外籍勞工入境工作,故有關「不開放大陸勞工來台」之承諾不會改變。
二、根據WTO規範,WTO會員所簽署的RTA/FTA確實必須取消其絕大多數貿易的關稅及限制性措施,惟目前WTO會員間對於「絕大多數貿易」的定義與標準尚未取得共識,一說認為至少應有95%以上的HS Code 6位碼稅則號列免除關稅,但實際上亦有WTO會員所簽署的RTA/FTA,其開放程度僅有80%甚至更低。故未來兩岸簽署ECFA後,對於我方關切之敏感性產品項目,仍有爭取保留不開放之空間,並無被WTO除名的風險。(資料來源:經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