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於新冠疫情所帶起的晶片需求,一批美國半導體業的新領袖企業正在崛起,包括輝達(Nvidia)與超微(AMD)。
這兩家公司都正在尋求以大手筆交易,顛覆傳統上由英特爾(Intel)主宰的晶片產業。而這兩家公司令人意外的共通點就是,舵手都出身自台灣台南。
美國晶片業一直以來都是由英特爾和其他中型、利基業者廠商組成。但在今年,長期在電腦處理器市場居於劣勢的超微,和以繪圖處理見長的輝達(Nvidia),都向英特爾發動迄今最大的挑戰行動,以取得類似的競爭條件。

蘇姿丰一手扭轉了陷入困境的超微命運。圖/路透
超微27日宣布,將以350億美元的全股票交易,收購美國加州晶片生產商賽靈思(Xilinx)。以個人電腦處理器聞名的超微,今年在電玩、電腦和伺服器需求暴增下,股價已飆漲近80%。

黃仁勳擁有矽谷科技人的拚勁:清晨4時起床,先做點運動,然後開始工作14小時的一天。圖/路透
輝達則在9月做了一場豪賭,同意以400億美元的現金和股票交易,向軟體銀行集團(Softbank)收購晶片設計商安謀(Arm),創下半導體業史上最大手筆的收購案。這場交易將讓輝達的觸角能夠伸入蓬勃發展中的智慧手機市場,安謀所設計的晶片正主宰著這塊市場。
超微和輝達的這兩場交易案,雖然都仍須通過美國和世界各國的監管審查,但都將讓這兩家公司與美國晶片製造業象徵的英特爾,變得更平起平坐。
出身台南的超微執行長蘇姿丰表示,在開發成本不斷提升、顧客需求日益多樣化的半導體業裡,做大公司是一項優勢。
●蘇姿丰:扭轉超微頹勢的靈魂人物
51歲、工程師出身蘇姿丰是科技界中少數的女性執行長,而且她剛好與同樣成立51年的超微「同齡」。在出生台灣的她,畢業於紐約布朗克斯中學(The Bronx High School of Science),擁有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學位。她曾在德州儀器(TI)和IBM工作,期間發明半導體絕緣矽製造技術和高效節能的銅晶片,在全球科技領域名聲顯赫,在IBM任職期間,也曾擔任企業再造傳奇人物葛斯納(Louis V. Gerstner Jr)的特助,獲得寶貴經驗。
2012年,她跳槽至超微擔任全球事業群副總裁暨總經理,並在2013年時協助超微搶下微軟XBOX One晶片訂單,取得初步成功,之後在2014年接掌超微,成為史上第一位大型半導體公司的女性執行長,而她帶領超微的最大進步,是能聚焦於符合客戶的需求,並且讓超微開始轉向支持新一代技術,即雲端運算、資料中心、人工智慧和遊戲,一手扭轉了這家陷入困境的美國半導體大廠命運。
蘇姿丰曾說:「我們必須說服客戶,接下來幾年他們可能看不到任何成果,但AMD會保持溝通,持續展示最新進展。」
●黃仁勳:眼界超前、勇於挑戰的CEO
在同為台南出身的執行長黃仁勳帶領下,輝達也在擴大對英特爾的挑戰,除了收購安謀的計畫,該公司今年也將完成對以色列高速電腦網路專門公司Mellanox的70億美元收購案。輝達今年市值超越英特爾,超過3300億美元,成為美國市值最高的晶片製造商,部分反映出輝達晶片在人工智慧(AI)運算與資料中心事業的優勢。
黃仁勳小時候隨家人從台灣搬到泰國,9歲的時候,父母又把他和哥哥送到他所謂美國「最唸得起的寄宿學校」唸書,後來全家定居俄勒岡州。
1993年時,30歲的他與另外兩名志同道合的工程師,共同創立輝達,抓住個人電腦遊戲要求高圖像表現的需求,仰賴個人前瞻的理念、技術背景、及在半導體穩定的根基,引領輝達達到目前的境界。早年曾任輝達主管的創投基金業者Tench Coxe說:「他的眼光超前五到十年。」
黃仁勳擁有矽谷科技人的拚勁:清晨4時起床,先做點運動,然後開始工作14小時的一天。他自己認為,他能持續更上層樓,要歸功於他的獨特洞見。他說,他會尋求難到需要投入大量研發努力的挑戰,而這也幫助輝達未來能持續突破困境。
●超微與輝達的營運優勢
華爾街日報指出,輝達和超微近來的成功,凸顯這兩家公司在商業模式上的優勢。這兩家公司都專注在設計高階晶片,並將製造事業委託給長於生產晶片的其他公司,例如台積電和三星電子。
相較下,英特爾則是一手包辦晶片設計和製造,也須承擔興建頂尖工廠的高昂成本。英特爾近來陷入困境後,如今若是自家工廠應接不暇,也可能開始尋求其他廠商幫忙製造部分的高階晶片。
雖然英特爾長期主導美國晶片業,但分析師和業界人士表示,一連串的製造失策、再加上面臨更激烈的競爭,可能改變現狀。英特爾今年稍早表示,該公司開發新世代晶片的進程已落後。這可能導致英特爾的技術落後給其他全球頂尖的半導體製造商。

邁威爾科技日前表示,將以100億美元收購同業Inphi公司,凸顯晶片業的整併風還沒吹完。圖/網路照片
●晶片業整併潮方興未艾
半導體業近年來已出現一些較小規模的交易,帶動產業的整併潮,而晶片業其他領域也持續能看到併購交易,例如美國半導體廠亞德諾(Analog Devices)7月時同意以超過200億美元的價碼,收購競爭對手美信(Maxim Integrated);邁威爾科技(Marvell Technology)日前也表示,將以100億美元收購同業Inphi公司。
Bernstein研究公司分析師Stacy Rasgon表示,今年的交易活動規模已擴大到前所未見的程度,因為一些發動收購企業的股票與市值飆升,提供了這些公司進行交易的財務槓桿,「市值高,加上利率低,如果企業有打算推動併購,現在或許正是時機」。
輝達和超微的鉅額交易能否成功,還充滿著不確定性。一些分析師擔心,超微追求收購賽靈思,可能會讓超微分散焦點,降低與英特爾爭搶市占率的努力。
此外,輝達和超微的營收也與英特爾還有很大的差距,英特爾去年營收約為720億美元,相較下,輝達為109億美元,超微則為67億美元,。
監管機構和地緣政治緊張也可能一如往常地擾亂這些交易,例如美國川普政府就阻擋了博通對高通發動、規模1170億美元的敵意併購行動;該交易本來將是半導體業史上最大規模的交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