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rt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0-03-15 09:29
陸砂進口銳減 掉到高峰期1/5
國內建設所需要的砂石,過去主要由大陸進口。經濟部礦務局統計,大陸進口來台砂石,曾經在2006年時達到3126萬公噸高峰,但是近年來大陸進口砂石數量銳減,2019年萎縮到617萬公噸,為全盛時期的19.7%,如何填補大陸砂石減少造成的供給空缺,政府目前正透過東砂北運、提高河川疏濬量兩措施來改善問題。
經濟部礦務局官員說明,台灣從大陸進口砂石的數量變化,並非兩岸關係的緊密或疏離所致,純粹是因為大陸進口砂石漲價,使我國業者利潤減少,因此近年來逐步減少進口數量。
官員指出,早年大陸建設需求不強,大陸業者願意以便宜的價格將砂石賣到台灣。
不過,隨著大陸自己本身的基礎建設加速進行拓展,大陸內需市場大幅擴大,兩岸業者搶貨的結果,使得銷往台灣的砂石價格連年飆漲。
國內業者在考量市場價格、建設成本等因素之下,自然逐年減少從大陸進口砂石的數量。
經濟部統計,台灣自大陸進口砂石的規模,原本在2001年時僅有411萬公噸,之後進口量每年三級跳,全盛時期的2006年,大陸進口來台的砂石量達到3126萬公噸;到了去年,大陸進口砂石量又降到617萬公噸。
根據礦務局數據分析,目前台灣營建業的砂石需求,僅有十分之一來自大陸進口。
經濟部水利署認為,台灣的砂石供應市場,多數在北部地區,北部市場所需的砂石來源,一方面是來自大陸進口,另一方面是透過「東砂北運」。
不過,官員說明,東砂北運除了走東邊陸運之外,也會從花蓮港透過海運再運送到基隆港,雖然本地砂石價格不高,但加上運輸成本之後,卻使整體成本變得不划算,以致北部地區業者寧可從大陸進口砂石,價格反而略低於東砂北運的價格。
官員說明,台灣北區砂石需求多仰賴進口,其實也是因為北區河川疏濬量較少,例如淡水河早已完善防洪等設施,而北區也因擁有台北港及基隆港二大優質港埠,可直接將砂石在港埠卸貨,運送至大台北各區建設使用,具交通便利性優勢。
然而現在大陸砂石受限於價格高、進口量逐年減少,若要解決北部砂石的需求量,除了繼續透過東砂北運之外,政府也在強化全台各地河川、水庫的疏濬量,增加本島內砂石的供給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