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者 發達集團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7-11-15 09:30

中國的「天下觀」可取嗎?

今年初,習近平在瑞士出席世界經濟論壇時,提出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說法。這顯示:中國已放棄「不再當頭」的「韜光養晦」政策,而是願意承擔責任的世界領袖。習近平的這種取態與剛當選的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取態,截然不同,形成鮮明對照。
由於美國國勢轉弱,特朗普只會優先照顧美國的自身利益,盡量減少對世界的承擔。他要求盟友分攤美國在海外駐軍的費用;拒絕執行美國自己也有份簽署的「巴黎氣候協定」;他甚至連美國自己發起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也要撤出,至於與其他國家簽定的雙邊貿易協定,他更是話改就改,非要美國佔著數不可。這樣的行為,令美國失去世界第一強國的風範。
中美實力的轉變,世人皆見。有人擔心:中美兩國因而墮入「修斯底德陷阱」,兩國遲早一戰。但習近平卻認為中美之間的衝突可以避免的,方法是要「構建新型的國際關係」。習近平在接待特朗普訪華時指出:中美衝突對誰都沒有好處,合作才是唯一正確的選項。
依我觀察,習近平正企圖用中國傳統的「天下觀」,取代西方傳統的「帝國爭霸觀」。他想構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似乎要世人建立起「天下觀」之後,才有機會順利建構。
在現實政治裡,西方雖已推行民主憲政,而封建皇朝早已退出歷史舞台;但在西方文化裡,帝國的理念依然陰魂不息。"Empire"一詞就經常在日常生活中出現。現代管理學上,就有"Empire Building"一詞。在文藝創作中,就更加層出不窮。近期流行的電視劇"Game of Thrones",劇情的主線就是帝國爭霸。即使在想像中的未來世界——《星球大戰》系列,就有一集叫做"The Empire Strikes Back"。如果念念不忘要"Strike Back",世界怎會有和平?
相反,在中國傳統的「天下觀」之下,「天下一家,四海之內皆兄弟也」,當然較容易包容合作。大家一起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就無需鬥個你死我活。
中國人在政治上一向追求「天下大同」與「天下為公」;要「大同」就要平等對待世人;要「為公」就得用大家都接受的準則來處理相互間的關係,那就要公平、公正、公義。
過去,中國在國勢強盛的時候,雖然也有東征西討,但更重視「德化天下」,希望透過「為政以德」,達到「眾星拱之」的效果。相對西方國家,中國並不熱衷於建立一個龐大的殖民地。現時,中國又再崛起,習近平提出來的是要「兼濟天下」,希望透過為一帶一路的國家建高鐵,築碼頭等,可以共同富裕起來,達至「天下昇平」。
「天下觀」的最大好處,是可以跳出民族國家的桎梏,在普天之下,就不用再區分本土與異國,大家一起來保育這塊天下共有的樂土,天下的整體環境就不會輕易受破壞。
此之所以,歷史學家湯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亦認為,中國的「天下觀」雖然古舊,但相對西方現時建基於霍布斯(Thomas Hobbes)利維坦式社會契約系統的民族國家,應更能令人們對世界走向大同寄予更多的希望。願中國的崛起真的可以為世界和平與共同富裕作出貢獻。
更多精彩內容 請登陸財華智庫網 (http://www.finet.com.cn) 財華香港網 (http://www.finet.hk)或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