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avatar/00/03/367.jpg)
-
sk2 發達集團營運長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08-08-17 15:29
後京奧時代 選股能力比以往重要
後京奧時代來臨,學者認為中國經濟會衰退,甚至有辜朝明等學者提出中國可能進入經濟泡沫論調,但國內經濟學者及外資法人從亞洲新興市場才剛發展的角度來看,還是樂觀以對。
中國2006年和2007年經濟成長率分別為11.6%和11.9%,各國際機機構普遍認為今年會趨緩,預估數字從9.3%-10.7%不等。寶華綜合經濟研院院長梁國源表示,所有為了奧運所投注的基礎建設和需求,反應到經濟成長率的效應,都已經在幾年前發酵完畢,曲終人散需求減緩是必然。
從台灣這幾個月的出口數字,也可以看出端倪,5、6月出口年增率分別為20.52%和21.27%,到了7月急遽下降到7.95%,同期對中國出口年增率也從23.52%和25.52%,驟降到4.03%。這些都呼應中國經濟趨緩,直接影響到台灣出口貿易的表現。
百駿財務管理高級投資組合經理Ray Prasad表示,長期來說,亞洲新興市場的基本面仍具吸引力。亞洲國家大致上已逐步解決財政失衡的問題、改善收支差額、延長債務到期日並累積增加外匯存底。愈來愈多國家建立或擴大經濟穩定基金以及主權基金,有助於減低外部因素對這些國家的影響。企業方面,亞洲企業不僅盈餘成長優於已開發國家企業,且價格合理,財務體質強勁。
Ray Prasad表示,短期內,亞洲股票很可能表現落後,例如金融業將受到股市交易量和管理資產減少的拖累,而汽車與汽車零組件也因為定價能力疲弱和原物料成本飆漲而走低。由於不同市場和產業股票的評價和成長率漸趨一致,因此現階段追求穩健報酬的選股能力將比以往更為重要。
中原大學呂鴻德教授則對中國的經濟不悲觀,他表示,根據世界銀行副總裁林義夫的說法,中國經濟還可以維持15-30 年8%以上的經濟成長率,奧運之後還有2009年中國建政60周年,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2010年廣州亞運。好戲一齣接著一出唱,中國的經濟版塊輪動,藉由申辦國際活動推升經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