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nnie 發達集團監事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5-10-09 05:03

六大理由 無需為美股感到恐慌

2015/10/09 00:04 鉅亨網 編譯郭照青
根據MarketWatch分析報導,近些日子,華爾街看來盡顯疲態,股市盤旋而下,跌勢動能接二連三。
慶幸的是,最壞情況似乎已經結束。
股市有漲也有跌,但投資人對跌勢往往感覺更為強烈。這項觀念為Daniel Kahneman贏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他表示跌勢的創傷,遠較漲勢的獲利,來得嚴重。這可是許多投資人的親身經歷。
擔心虧損,可能會矇蔽投資人的判斷。以下為六大理由,說明投資人對美股崩盤的擔憂可能過度:
1.S&P 500並未高估:摩根大通銀行分析師在最新發布的季報中,內容豐富。一組數據特別引人注意,即對S&P 500指數的衡量數據,包括未來本益比,週期調整本益比(CAPE),股價淨值比及股價與現金流量比。這四項數據均低於25年平均水準。而唯一一項高於25年平均水準的重要指標,是股利收益率。目前S&P 500的股利收益率為2.5%,而25年平均僅為2.1%。
2.美元走強的壓力,過度誇大:過去一年,美元指數大漲了13%,匯率變動,對美國出口極為不利。儘管美元指數已自3月高點下滑,但仍大幅高於過去幾年範圍。
這項不利的變動,於未來一或二季將持續壓抑企業獲利。但好消息是,一旦市場反應完美元漲勢,許多個股的情況將大幅改善。
3.能源股壓力亦嫌過度誇張:S&P 500企獲利表現不佳,往往歸咎予能源股。但儘管石油股與汽油股下跌是事實,重要的是,其他類股並無能源股所遭遇的特殊問題。FactSet研究機構最新報告顯示,能源股預估獲利下降逾64%。
難怪S&P 500遭遇獲利壓力。但相較之下,電信股獲利預期上升近18%,非必需性消費股獲利亦預期上升逾10%。美國股市固然遭遇挑戰,尤其是能源股,但若投資正確,卻也充滿機會。
4.崩盤並未成為常態:股市於8月初次遭遇逾10%的技術性回檔,投資人終於大夢初醒。然而,2015年大多時間,股市多屬穩定,大跌並非常態。今年以來,即使包含8月的跌勢,亦僅出現三次達到5%或更大的跌幅。相形之下,2008年,股市大跌,出現了逾20次達到5%或更大的跌幅,2011年,因歐洲債務危機與債務上限之爭,亦出現了10次達5%或更大的跌勢。
5.大幅波動亦未成為常態:經歷了過去幾周的壓力,且新的財報季開始,波動指數VIX回檔至20之下。這是自8月20日以來,該指數首度跌破此一門檻,顯示股市雖依舊具有溫和不確定性,但波動率卻下降。
6.年度內的跌勢並非喪鐘:摩根大通報告包含另一項要點,即看看過去35年,將年中的跌勢與全年報酬率做一比較。
以2012年為例,股市於年中大跌10%,但全年卻大漲了13%,2013年,年中更大跌達19%,全年表現則接近持平。再往遠處看,2003年,股市年中下跌14%,但全年大漲26%,或1997年,年中下跌11%,但到12月31日,股市大漲了31%。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