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秀秀 發達公司副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4-12-18 21:02

〈分析〉外儲跨國投資 人民幣日漸普及 「中國時代」正來臨

〈分析〉外儲跨國投資 人民幣日漸普及 「中國時代」正來臨
鉅亨網黃欣 綜合報導2014-12-1121:31
國際投資機構關注「中國崛起」的議題已持續了好一陣子,德意志銀行所稱的「中國資本時代」正在來臨,不只是資金流動更為自由,流動管道及去向也因北京當局規畫及市場動向而時常改變。
簡言之,3 個重要且交互作用的因素正在發生。《金融時報》報導,中國對美債的興趣正在減弱。北京政府正著力加強海外發展,以提升金融回報、帶來關鍵的政治利益。人民幣國際地位的提升,也使中國逐步開放市場,接受國際投資資金流入。
中國逐漸將重心轉離美債並非全新的策略,但近期則在總理李克強宣布金融改革10個重點後加快了腳步。中國的 3.9 兆美元外儲,過去有極大部分用以購買美債,協助美國利率維持在低位;不過現在中國決定將這筆資金用於支撐內需,及拓展中國高端產品在海外的市場。不願具名的中國官員透露,外儲投入美債通常都是虧損,現在當局想把資金做更有建設性的利用,例如投資在外國的建設工程。不過,這個轉變需要時間。
中國購買美債的意願與能力都在下降。至2013年底的13年期間,中國持有美債總額來到 1.27 兆美元,這是因為經常帳盈餘持續上揚,必須以購入美債的型式回流。但現在經常帳盈餘大幅縮減,從 2007 年的GDP佔比 10.3% 降至 2013 年的 2%。若將資金流都計入,中國在最近 4 個季度已經是資金淨出口國。
分析師認為,結構因素將使未來中國減少購買美債更加明顯,在海外旅遊支出和消費力帶動進口之下,經常帳盈餘可能會再下滑。中國的改變是否會影響到美債殖利率,甚至是全球利率的變化?分析師們看法不一,但認為的確可能影響全球資金流的動向。
當葛林斯潘擔任Fed主席時,他就發現,由於中國把龐大的經常帳盈餘停駐在美債市場,使他難以實施緩慢升息的政策。未來當中國減少購入美債,這個問題可能有解,但相對地,企業成本將會上揚,而這又會對美國經濟復甦形成壓力。
不過中國政府不太可能立刻大規模出脫美債,因為此舉會傷害債券價格,影響中國仍持有的部位。況且,持有美債是中國防止人民幣過度升值、削弱出口競爭力的一道保險機制。
可以確定的,是北京當局有意以外匯儲備做更多樣化的投資。中國以外儲資金成立了3家機構,其中,規模 400 億美元的「絲路基金」主要目標是建立穿越中亞、聯繫歐洲的絲路經濟帶,另 2 家則進行跨國投資。分析師指出,中國以此協助亞洲鄰國修建公路鐵路、升級港口,意在重建中國於亞洲的核心地位。
透過投資跨國基建,中國龐大的外匯儲備能在地緣策略上發揮作用。而更遠大的目標,則可能是建立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在美元主導的全球金融體系中,闢出自己的一條路。
自從 2008 年爆發金融風暴後,中國發現自家經濟與美國連結太過緊密,此後就加快強化人民幣地位的腳步。金融風暴後,Fed展開印鈔救市、美元貶值,中國的外儲資產也隨之縮水;為擺脫對美國的金融依賴,降低華府對中國貨幣政策的影響 ,北京政府於 2009 年開始對全球推動人民幣貿易清算與投資。如此,獲利不需再透過美元計價資產轉換,對中國更有利,而非美國資本市場。
人民幣開疆拓土的速度出乎許多人意料之外。據渣打銀行資料,今年10月,中國已經有 22% 的貿易是以人民幣清算,相較之下,5 年前還幾乎是零。據 Swift 國際貨幣清算系統,人民幣是全球普及度第 7 的貨幣。讓外國人士能投資中國股市的滬港通開通後,人民幣更成為投資人不可或缺的資產。英、澳、加等國都有地方政府發行以人民幣計價的債券,人民幣的國際化已是勢在必行。
或許還有一些未知數可能影響中國的金融策略,但即使中國只達成了一半目標,對於美國債市的衝擊、發展中經濟體的未來,和中國金融市場的開放,影響都是深遠的。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