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曜 發達集團代表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11-08-22 20:16

健康荷包縮水囉

現代人忙於工作,努力累積金錢財富,但卻在不知不覺中,讓自己的健康資本流失了。依據衛生署在民國94年公共衛生年報指出台灣國民女性與男性平均壽命分別為79.41歲與73.6歲,與民國41年相較約增加20歲的壽命。此一現象雖然可喜,但是取而代之的煩惱卻是高齡化社會的來臨,以及疾病型態的大轉變。
社會結構轉變慢性病攀升
由台灣地區歷年人口的年齡結構中,65歲以上的人口在1970年代後即急速攀升,顯示台灣開始進入高齡化社會。疾病型態也從民國40年代的感染性疾病,轉變為今日的慢性病,如惡性腫瘤(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等。衛生署公布「94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癌症死亡人數比率為26.8%,連續24年蟬聯榜首,平均每14.7分鐘,就有一人死於癌症。另一方面,國人的生活飲食自從1980年代中期以後,心臟血管疾病就一直高居不下,這與國人飲食習慣和生活作息改變有很大的關連;因此養成每日30分鐘的規律運動,並少攝取紅肉、甜食,多攝取魚豆類、蔬果類及全榖類食物,配合抗氧化營養補充品,都是可以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的好方法。
94年國人十大死亡原因
順位死亡原因致病因子罹患率%
1惡性腫瘤飲食、病毒、肥胖、污染26.8
2腦血管疾病飲食、肥胖、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9.5
3心臟疾病飲食、高血壓、高血脂、肥胖9.3
4糖尿病飲食、肥胖7.6
5事故傷害喝酒、不戴安全帽6
6慢性肝病及肝硬化肝炎病毒、酒精、藥物、肥胖4
7肺炎感染性疾病4.1
8腎炎及腎病變農藥、重金屬、藥物3.5
9自殺久病厭世、感情因素3.1
10高血壓性疾病飲食、肥胖、高血壓1.4
調整生活型態避免疾病上身
台灣的十大死亡原因幾乎有八成以上與飲食息息相關,其中肥胖更是現代慢性病的元兇。近來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的議題喧騰一時,意味著台灣有此症候群的人數已不容忽視。
一般來說,除了遺傳外,代謝症候群的罹患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且男性罹患的機率通常較女性高。相關研究指出,有代謝症候群現象的男性罹患糖尿病的機率是一般男性的6.92倍,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為2.88倍;而有代謝症候群的女性,罹患糖尿病的機率是一般女性的6.9倍,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則為2.25倍。由於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分居台灣十大死因的第二及第四位,因此,代謝症候群對身體健康的影響不容小覷。
若本身已經符合代謝症候群中的一項至二項危險因子,應該徹底改變生活型態,注意下列的生活細節,以避免造成日後的併發症:
‧均衡飲食,多攝取蔬果,肉類則以白肉為主,避免高鹽份及油炸食物。
‧每日必需做中等強度的運動(如:快走),時間至少持續三十分鐘以上。
‧實行減重計劃,可降低胰島素的抗性及降低血壓。
‧戒煙。
‧經常監測血壓、血糖及血脂肪。
如果上述的幾項都做到之後,而仍無法改善情況,就尋求更積極的醫療協助。
代謝症候群的定義
1.男性腰圍≧90 cm;女性腰圍≧80 cm
2.血壓增高:收縮壓≧130 mmHg/舒張壓≧85 mmHg
3.空腹血糖值升高≧110 mg/dl
4.三酸甘油脂升高≧150 mg/dl
5.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HDL-C):男性<40 mg/dl;女性<50 mg/dl
只要含有以上五項中的三項危險因子就可稱之為代謝症候群。
營養均衡健康加分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台灣民眾從學童到老年人都有維生素與礦物質營養素攝取不足的現象,例如:維生素B群、鉀、鈣、鎂等。這些營養素與慢性疾病的罹患風險密切相關,若不加以改善,必然加重社會與家庭的醫療負擔。
然而,自2000~2004年間,政府提撥一般衛生行政及公共衛生經費僅約190億元,佔近5年中央政府總預算的1.14%,平均每位國民可分配約800元,顯示衛生主管機關所掌握的衛生資源非常有限。根據行政院主計處民國95年中央政府總預算半年結算報告,國民健康局占28億元,而食品衛生業務僅占1.2億元,其中用於食品衛生處營養科的經費僅有2,600多萬,平均每位國民保健營養預防醫學的費用只有1元多。由此可知台灣國民的健康照顧是架構在「治療」的基礎上,而非「預防」之上。因此有效防治營養不均,加強飲食營養,落實初級預防,降低慢性疾病風險,是目前當務之急!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