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亨網編譯羅昀玫 2025-08-20 05:56
美國總統川普想要「美製 iPhone」,蘋果先端出「印製 iPhone」救急,外媒 19 日報導,蘋果正加速在印度的製造布局,計畫將即將推出的 iPhone 17 系列四款新機 (包含高階的 iPhone 17 Pro) 全面納入印度生產,藉此降低從中國出口所需承擔的關稅成本。
躲關稅風暴 蘋果iPhone Pro系列首度印度量產 (圖:翻攝macrumors)
這是蘋果首次將頂規 Pro 系列新機納入印度量產,顯示其全球供應鏈正出現重大戰略轉移。
蘋果已持續擴增印度組裝工廠規模。
公司消息人士透露,除了 iPhone 17,蘋果也已開始討論將 2026 年登場的 iPhone 18 放在印度製造,並預計在未來數週內展開正式會談。這項時程符合蘋果每年新機週期的正常規劃節奏。
避免關稅與供應鏈風險
過去,印度製造的 iPhone 多聚焦於當地市場或較低成本機種,例如 iPhone 16e。在 iPhone 16 首批訂單中,印度主要負責非 Pro 機型,而中國則專注於高階 Pro 系列。此次將 Pro 機型移至印度,意味著蘋果正採取更大規模的轉移行動。
分析指出,蘋果最初的產能轉移是基於美國政府的政策建議,如今則受到持續升高的美中貿易關稅壓力驅動。透過生產基地多元化,蘋果希望降低因關稅帶來的成本衝擊與價格波動,同時確保美國市場的競爭力。
新冠疫情曾突顯中國製造體系的脆弱性,導致交貨延誤與營收損失,也進一步強化了蘋果分散供應鏈的決心。今年四月市場調查顯示,全球已有約兩成 iPhone 來自印度。蘋果執行長庫克 (Tim Cook) 在 5 月 1 日的訪問中更強調,當前季度「美國銷售的 iPhone 有超過一半來自印度」,凸顯印度製造的重要地位。
印度製造挑戰仍存
然而,蘋果在印度的擴張並非毫無阻力。部分擁有中國背景的供應鏈廠商,在進入印度市場時遭遇當地監管機構的阻礙,使零組件整合過程更為複雜。
同時,印度的基礎建設、勞動法規及生產效率,與中國數十年來高度優化的模式仍有差距。即便如此,蘋果在印度的產能發展速度被認為相當迅速。
另一方面,川普政府則多次強調希望 iPhone 在美國境內生產。
近期對外宣布的 5000 億美元及額外 1000 億美元的美國製造投資,外界認為多數屬於既有計畫或既有合作的延伸,對蘋果而言更多是維持現狀而非額外新增的承諾。
蘋果 (
AAPL-US) 週二 (19 日) 收低 0.14% 至每股 230.56 美元,今年迄今跌幅達 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