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2929 發達集團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7-14 06:21

〈財經週報-群眾集資〉紅利消退 產品類集資步入轉型期

2025/07/14 05:30  
2024年群眾集資排行榜產品類
記者方韋傑/專題報導
3C電子產品在群眾集資計畫當中相對吸引消費者關注。 (記者方韋傑攝)
曾是群眾集資平台主力來源的產品型提案,正面臨多重挑戰。統計2024年國內群眾集資三大平台產品類案件,整體金額不僅下滑,就連排名前20名的專案平均金額也明顯低於過往。相較於2022年產品類第一名集資可達數千萬元,2024年的第一名僅約4000萬元,顯示市場紅利正在消退。
2024年產品類的群眾集資專案逐漸式微,排行榜前10名已看不見環保杯類型產品。(記者方韋傑攝)
造成產品型集資萎縮的因素不少,首先是法規監管明確化。政府要求平台對未履約案件保留部分撥款、限制尚未送驗產品上架,讓過去依賴「邊集資、邊開發」的操作模式幾乎無法繼續。此外,平台上的檢舉文化也使許多創業者望而卻步,只要產品尚未完成送驗,即可能遭競品檢舉強制下架。

集資轉變 產品準備好了才來試水溫
業者認為,現在的情況不是「先集資,再來做產品」,而是「產品已經準備好了,再來試水溫」,這樣的轉變大幅提升提案門檻,也削弱集資對早期創業者的吸引力。再加上平台流量紅利逐年減弱,多數流量需靠提案人自掏腰包投放廣告,集資的「獲利預期」早已不同以往。
此外,產品屬性方面也已出現趨同現象,例如2024年前20名排行榜上幾乎清一色是電子類商品,空氣清淨機、按摩椅、健康監測裝置等成為主流,過去常見的杯子、文具、多功能收納袋等小商品則幾乎絕跡。以第1名的產品案為例,產品單價超過4萬元,僅有860位贊助者,卻能達成高額集資,代表小商品靠著大量贊助者堆砌出集資金額的時代已經宣告落幕。
平台變成選品電商通路 不再是集資場域
另一項值得注意的趨勢,是許多品牌開始將平台視為「選品電商通路」,而非集資場域,採取「再登場」、「限量加開」等方式延長商品曝光週期。以國產按摩設備品牌廠的AI體脂儀為例,雖具話題性,但本質仍是具備通路考量的健康科技產品。而AI轉錄文字等部分代理IP導入型專案,也在退貨率與物流壓力中,難以再現昔日盛況。
由此可見,產品類集資的挑戰不僅來自外部環境,還來自提案者自身的策略調整,如同平台從業人員近年的觀察:「如果你已經能自營電商、操作預購行銷,又為什麼還要在平台上公開數據、接受外部檢視?」
平台角色改變 挖貝專注文化與社會議題
在此背景下,平台角色也正在改變。嘖嘖與FlyingV兩大平台雖仍主打產品型集資,但更多以「篩選式上架」強化品牌調性;而挖貝則逐漸退出此賽道,專注於文化與社會議題的內容策展。
整體而言,產品型集資並未消失,但其定位正悄然轉變。從原創創新試水池,變成品牌通路延伸的輔助工具,當集資不再是「起點」,而變成「加值銷售管道」時,這條路勢必會走得更精緻,但也更艱難。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