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卡丘 發達集團副處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08-10-17 08:12

風暴漸息 逆勢成長股出頭

風暴漸息 逆勢成長股出頭
趨勢大師
1980年以來,美國經濟施政方針朝著減少干預、撤除管制、降低稅賦方向前進,金融市場得以自由發展,搭配著全球化浪潮興起,不到30年,各經濟體海外資產總額大增7倍,2007年底全球股票加上衍生性金融商品總市值達596兆美元超過全球GDP總額10倍。
全球聯手解信用危機
能產生如此龐大金融資產市值主因在於自由化下銀行的高度槓桿操作,2007年底美國前5大及歐洲投資銀行平均槓桿水準皆達30倍,而如此高的槓桿比例須倚靠金融機構彼此間信任,一旦有金融機構出現問題,其他金融機構間的信任感便出現疑慮,此次雷曼兄弟倒閉,造成銀行隔夜拆款利率快速攀升,所衍生之信用危機源於此。
現在全球都知道終結本次信貸危機首先要降低金融業超額產能,也就是去除銀行高度槓桿,簡單的說,它就如同景氣循環之於面板廠商,景氣衰退,廠商就減少產出,超額產能和過多庫存因此得以減少,這是製造業的循環法則,應用到金融部門,也是同樣道理。
在10月10日華盛頓G7財政首長會議中,對於全球急凍信貸市場,擬定包括全力防止重要銀行倒閉、促進放款等5項共識,目標在重整各銀行資金結構,確保存款安全性。
起初市場認為官員們僅達成共識似乎無意提出具體措施而感到失望,但相隔2天後,10月12日在巴黎舉行之歐元區15國高峰會即以G7共識為骨架,增補實際可行動內容,包括針對銀行同業拆借提供中期擔保、提供國庫資金保護受困銀行、入股注資國內銀行,此舉對於瀕臨崩潰之金融市場宛如一場及時雨。
台灣雖未面臨歐美銀行間之信用危機,但台灣經濟成長、企業獲利與全球全球景氣連動甚深,近期台灣主要外銷市場無論是先進或新興國家需求皆明顯趨緩,9月台灣出口更出現6年來首度負成長,加上國內投資與消費持續減弱下,台灣經濟成長出現隱憂,央行也立即降息,一方面刺激經濟成長,一方面穩定金融市場信心,協助企業在面臨金融衝擊時的壓力減輕與市場信心建立的回升。
台股本益比歷史低點
回頭看台灣股市,雖面臨著企業出口下滑疑慮,但加權指數近4季跌幅分別為-10.3%、0.1%、-12.2%、-24%,跌幅之大,許多公司本益比皆已修正至歷史低點,甚至近半數上市櫃公司跌破淨值,股價已走在業績之前先行反應,以目前的時空再殺低相當可惜。
台股加權指數從去年高點至今已反應景氣趨緩,空間已接近滿足,時間是否滿足需等待全球股市回穩,但在這段期間公司能逆勢持續成長在輔以財務健全,仍有相當大機會領先大盤上漲。拋開悲傷情緒,沉澱心情,尋找下一道曙光,為目前首要功課。
呂宗耀
◎年齡:1953年生
◎經歷:
2001年迄今組成「呂張投資團隊」
1998~2001年,擔任大眾金融集團投資總監
1987~1996年,擔任國泰人壽證券投資小組組長
◎專長:田野走訪企業家並發掘具潛力優質公司,串聯國際趨勢與台灣產業連動性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