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4-05-12 18:15

排便出血恐罹大腸癌!醫籲「伴隨1症狀」快檢查:不痛最可怕

樓冠陞 的故事


大腸癌是台灣每年罹癌人數最多的癌症,且初期症狀非常不明顯。(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由 TVBS新聞網 提供


大腸癌在過去10多年內皆是台灣每年罹癌人數榜首,且因為症狀不明顯,故許多患者在發現自己罹癌時,早已步入中晚期。對此,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鍾雲霓就發文指出,若發現排便出血,其實很難判斷是否為大腸癌所致,但如果伴隨「無痛」的話,就建議趕緊就醫檢查,以免耽誤黃金治療時間。
鍾雲霓指出,「排便習慣改變」是腸道功能問題(便秘或腸胃發炎)、痔瘡、大腸癌的典型症狀,但大腸癌引起的改變,會讓患者反覆發生腹瀉,且還會排出帶有黏液的出血。等到癌腫瘤越長越大後,反而又會把腸道堵住、造成便秘。

在這段病情演變過程中,患者往往還會有食慾變差、體重減輕、不明原因貧血等症狀,但由於出現上述症狀時多半已是大腸癌晚期,故建議仍要在3至5年內定期接受檢查。不過,若在嘗試食用高纖飲食、多喝水2週後,發現排便狀況改善,則可能只是單純的腸道蠕動功能問題。


若發現排便出血但毫無異物疼痛感,就可能是罹患大腸癌的前兆。(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由 TVBS新聞網 提供



再來,若是「排便出血且肛門有傷口疼痛感」,可能只是一般的「肛裂」所致,可先觀察2至4週後;若是「無痛排便出血且肛門有腫脹異物感」,則可能是內痔膨脹出血,可能與飲食、疲倦程度有關,但如果發現頻繁出血且量大,則可能有慢性貧血之虞。另外,若「無痛排便出血且肛門毫無異物疼痛感」,且還有排便習慣的改變,就可能是惡性前兆,千萬別置之不理。


鍾雲霓最後也建議,45至50歲的族群務必接受一次大腸癌檢查,若檢查結果正常的話,則可在3至5年後複檢。不過,若在檢查過程中發現大腸內長出具癌變可能的息肉,則要認真地在3年內複檢,避免癌症找上門。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