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媽 發達集團董事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2-03-20 17:57

台灣通膨壓力還沒完?央行用兩項經濟數據信心喊話

台灣通膨壓力還沒完?央行用兩項經濟數據信心喊話
經濟日報2022/03/20 17:28
經濟日報 記者陳美君/台北即時報導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上週四決議升息1碼(0.25個百分點),展現打擊通膨決心,不過,對於台灣PPI(生產者物價指數)與CPI(消費者物價指數)漲幅存在「剪刀差」現象,外界憂心,這代表供給成本上漲的巨大壓力還未真正轉嫁給消費者、通膨警報恐怕還沒那麼快落幕,對此.央行信心喊話說,「無須過度憂慮」。 央行最新報告「從CPI與PPI之關係分析台灣本年通膨走勢」指出,去年8月以來,台灣各月CPI年增率均高於2%,但明顯低於去年4月起均逾10%的PPI年增率;PPI是用來衡量生產者在生產過程中所需採購品的物價狀況,PPI屬商品出廠價格,而CPI則是消費端的零售價格,台灣PPI漲幅與CPI漲幅存在「剪刀差」,此一現象同樣發生於美、歐、日、韓及星等,引發社會關注且擔憂供給成本上升壓力,未來可能轉嫁給消費者。 央行指出,台灣生產以電子資通訊產品占最大宗、但以外銷為主,因此其價格變動對CPI較無影響;其次汽、柴油等石油製品出廠價格波動雖大,但對CPI油料費的影響多會在當期顯現。其他國產內銷品則多為原材料及中間財,需經加工製造成最終產品再到達零售端銷售,售價調整雖具落後性,但對CPI相關商品價格衝擊較為零散而不顯著。 與主要經濟體相比,台灣與同屬小型經濟體的韓、星相似,PPI對CPI的影響多在當季呈現(台、韓CPI年增率在當季各上升0.12與0.14個百分點,星則無顯著反應)且不具持續性,外界對台灣所存的剪刀差現象無須過度擔憂。反之美、歐等大型經濟體的PPI年增率對CPI年增率的影響幅度較大,其在當季各上升0.25與0.26個百分點,且具持續性影響。 央行表示,面對來自PPI年增率增加1個百分點的衝擊時,台灣CPI年增率當期會略微上升0.12個百分點,此後各期均無顯著的變動。 可能原因包括:國產品中石油製品價格影響PPI年增率較大,且通常在當期即透過浮動油價機制直接反映到零售物價,權數最大的電子資通訊產品以外銷為主,且波動度低,使其物價變動對CPI的變動較無影響。其他國產內銷品多屬原材料及中間財,通常需再經過層層加工製造成最終產品,且經由運輸、倉儲及管銷到達國內零售端銷售,因反映成本調整售價的落後期間較為不一,對CPI相關商品價格衝擊較為零散而不顯著。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