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ch 發達公司總裁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09-10-09 11:27
新聞觀察:貿易摩擦催促"中國製造"轉型
鉅亨網新聞中心(來源:財匯資訊,摘自:證券日報)
2009 / 10 / 09 星期五 10:47
最近,針對中國產品出口的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呈逐步蔓延之勢。
7日,美國商務部宣佈對從中國進口的無縫鋼管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稅調查。此前,歐盟已裁定中國輸歐無縫鋼管徵收17.7%至39.2%的最終反傾銷稅。同時,歐盟還將提議繼續對中國鞋徵收反傾銷稅。這也是美國等國家在對中國出口輪胎開徵特保稅後的又一動作。
而10月3日的西方七國財政和中央銀行行長會議,還發出了要求人民幣升值的信號。
從單個產品到涉及眾多產品的碳關稅,再到匯率,圍困"中國製造"的態勢非常明顯。
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和頻發是有原因的:
一,金融危機導致各國經濟增長放緩甚至衰退,失業嚴重,各國面臨著較大的國內經濟、政治的雙重壓力,傾向於採取貿易保護措施,保證本國企業的開工和就業;
二,傳統貿易產品的市場需求是有限的,尤其是低端產品存在較大的結構雷同和產能過剩,而中國作為新興貿易大國,在低端產品方面長期保護較高順差,很容易成為貿易摩擦的矛頭所指。
據有關統計,中國已連續14年成為被發起反傾銷最多的成員。僅在2008年全球新發起的208起反傾銷調查和14起反補貼調查中,涉及中國的分別占總數的35%和71%。而在今年1至8月,共有17個國家(地區)對中國發起79起貿易救濟調查,涉案總額約100.35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6.2%和121.2%。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如何明智應對,成為貿易主管部門和出口企業面臨的重要課題。
首先要對中國的出口導向型經濟有清醒認識,避免貿易摩擦進一步升級成貿易戰。簡單地採取針鋒相對的措施,雖可解一時之氣,但給人以更大的貿易保護借口,將"中國製造"逼向更窘迫的境地。道理很簡單:其一,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像中國經濟這樣如此高度依賴出口。其二,中國出口大戶的低端製造業並無技術壁壘,不僅發達國家可以輕易揀起,而且越南這樣的新興經濟體都可以替代。因此,有時委曲求全和避免事態擴大是必要的。
其二,要盡可能地利用WTO爭端解決機制,維護中國的自身權益,加強對WTO規則的研究,合理運用WTO爭端解決機制,對針對我國的各種不公平的或者歧視性待遇及時提起反訴訟。
尤其需要強調的是,這些積極應對之策,雖可解一時之急,但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我們在保持貿易平穩的基礎上,需要以更大的智慧和魄力,加大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力度,轉變出口導向型的經濟發展方向和模式。前者可以顯著增強中國製造的不可替代性,而後者將減輕經濟增長對出口導向的依賴程度。
當然,轉型非一蹴而就的,但捨此別無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