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dychang 發達集團總裁
來源:健康養身   發佈於 2016-03-03 20:36

「深腦部刺激術」助巴金森氏症病友重拾「動」力

2016-03-0318:44[記者方志賢/高雄報導]
69歲吳老先生罹巴金森氏症12年,陸續出現顫抖、僵直、動作緩慢及吞嚥困難等症狀,長期藥物治療導致藥物反應不良,5年前一度病情惡化全身癱瘓,去年7月接受「深腦部刺激術」,才逐漸重拾「動」力,並重回教會團契及詩歌詠唱,家人也卸下全日照護重擔,全家人假日出遊共享天倫。

吳姓病友(中)出席記者會,感謝高醫腦神經內外醫療團隊幫他恢復動力。(記者方志賢攝)

深腦部刺激術是利用植於病友鎖骨附近的神經刺激器發射電流刺激腦部神經。(記者方志賢攝)

圖為神經刺激器。(記者方志賢攝)
高醫腦神經外科主任林志隆則說,「深腦部刺激術」的手術及裝置費用高達100萬元,對病友家庭經濟是很大負擔,去年起健保署補助近50萬元的部份給付,但家屬仍須負擔50萬元,3到5年要更換電池又要40、50萬元。
之後吳老先生陸續出現顫抖、僵直及姿勢平衡等問題,雖進行長期藥物治療,但病情時好時壞,有時還會流口水,甚至吞嚥困難,他擔任耳鼻喉科醫生的兒子為幫父親改善病情,四處尋找有效治療,最後選擇到高醫接受「深腦部刺激術」。
高醫神經內科醫師張揚沛指出,巴金森氏症病程變化有3個7年,前7年藥物治療效果很好,第2個7年慢慢出現藥物反應不良,到了第3個7年藥物效果越來越壞,很多病友就會選擇「深腦部刺激術」來改善藥物反應不良以及副作用的困擾。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