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vinfan 發達集團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5-12-27 09:33

電動車熱 Panasonic斥136億登陸建廠

2015年12月27日【劉利貞╱綜合外電報導】
車用鋰電池後年投產 年產量供應20萬輛電動車
Panasonic將在中國興建車用鋰電池廠,搶搭環保綠能車熱潮
綠能電動車與自動駕駛技術漸成汽車產業2大發展潮流,且不久的將來很可能合而為一。日商Panasonic為搶搭電動車熱潮,將投資500億日圓(136億台幣)在中國興建車用鋰電池廠,預計2017年投產,年產能估計可供應約20萬輛電動車,在與美國特斯拉(TESLA)攜手之際,不忘拓展新市場。
透過與中國合作夥伴的合資企業,Panasonic將在遼寧省大連市興建鋰電池廠,為Panasonic在中國首座車用電池廠。《日本經濟新聞》指出,Panasonic已是全球最大車用鋰電池製造商,市佔率高達45.7%,與特斯拉在美國內華達州合力建造的超級電池廠(Gigafactory)預定明年完工。
實際需求超越預期
選在此刻布局中國,Panasonic鞏固中、美2大市場的企圖明顯。中國對綠能車補貼最多達5.5萬人民幣(28萬台幣)的政策,使當地電動車與油電混合車需求高漲,不僅比亞迪、北汽集團等陸廠積極推出電動車,日產汽車、福斯汽車等外國車廠也紛紛設法搶市。
市研機構富士經濟今夏預測,從今年起到2025年中國電動車與油電混合車市場將成長650%,達到65萬輛。但實際需求持續超越此預期。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前11月中國電動車與油電混合車產量增逾3倍至29萬輛,全年可能達35萬輛。
百年來最重大變革
除綠能車,賓士等車廠的半自動駕駛技術也開始上路。這兩股趨勢可能正醞釀汽車產業自20世紀初量產至今,百年來最重大變革,但佔據自動駕駛系統開發前沿的並非傳統車廠,而是Google、蘋果(Apple)等科技公司與新創業者特斯拉。
日本工業設計巨匠奧山清行月前表示,如今軟體程式與機械設計對汽車業已同等重要。他大膽預言自駕技術將顛覆現有汽車市場,隨汽車自動化程度提升,供大眾運輸代步的自動計程車或公車將愈來愈盛行,個人持有汽車的需求則會隨之遞減,此外僅剩可作為財富象徵的豪華跑車仍有存在空間。
自動駕駛車將崛起
《華爾街日報》則預期,提供叫車服務的UBER等公司,只能生存於自駕技術全面應用前的過渡期。未來人們想出門,只要用手機app即可召喚附近的自動駕駛車,導入自駕技術的公共運輸系統將節省大量成本、停車空間,減少人為事故與塞車等問題,且將釋放當前耗費於駕駛的人力,而節省下來的人力可協助提升生產力。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夏克爾(Ravi Shanker)說:「除了實際可見的好處外,自動駕駛車上路後,光是美國經濟可能就可年省1.3兆美元(42.9兆台幣)。」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