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evin55 發達集團副處長
-
來源:勵志成長
發佈於 2015-04-23 01:48
不已得喜,不已失悲
本帖最後由 kevin55 於 15-04-23 01:54 編輯
身外物,
不奢戀是思悟後的清醒,
是超越世俗的大智大勇,
也是放眼未來的豁達襟懷。
——題記
在物欲橫流的今天,既需要我們做出選擇,更須要學會放棄。與其說是抉擇得當,不如說是放棄的好。
人生苦短,要想獲得愈多,就得放棄愈多,什麼都不肯放棄,是不可能有多收獲的,最終結果必然是對生命的最大的放棄,讓自己的一生永遠在碌碌無為之中度過。
放棄需要明智,該得便得,該失去時,也要大膽地讓其失去。放棄是量力而行,明知得不到的東西,何苦強求,明知做不到的事,何必硬撐著去做呢?
有時,我們以為得到了某些東西,其實可能失去了更多;
有時,我們以為失去了不少,卻有可能獲得了許多。
不已得喜,不已失悲,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管它花開花落,雲捲雲舒。即使我們擁有整個世界,但我們所需要的,也只是一天三餐罷了。這是人生醒悟後的一種清醒,誰真正懂得它的涵義,誰就能活得輕松、過得自在,白天知足常樂,夜間睡的安寧,走路感覺踏實,猛然迴首時沒有遺憾!
物欲太盛會造成靈魂變態。永不知足,沒有家產想家產,有了家產想當官,當了小官想大官……精神上永無寧靜,永無快樂。
其實,物質上永不知足是一種病態,這種病多是因為權利、地位、金錢所引發。這種病態如果繼續發展下去,就是貪得無厭,其結局便是自我毀滅。
列夫·托爾斯泰講過一個故事:有一個人想得到一塊土地,地主就對他說,請你清早時從這里向外跑,每跑一段就插個旗桿,只要你在太陽落山前趕回來,插上旗桿的地都歸你。那人聽了之後就拼命地跑,太陽偏西了,還不知足。後來,他雖然在太陽落山前跑回來,但已是精疲力竭,摔個筋鬥就再也沒起來,於是,路人便挖了個坑,就地將他埋了。牧師在為這個人做祈禱時說:“一個人要多少土地呢?就這麼大。”
這個死者,正像《伊索寓言》里一則故事所說:“有些人因為貪婪,想得到更多的東西,卻把現在所有的也失掉了。”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所擁有的財富,無論是房子、車子、有形的、還是無形的,沒有一樣是屬於自己的。那些東西不過是暫寄於我們,讓我們暫時使用。暫時保管而已。到了最後,物歸何主都未可知。所以身外之物何須在意!
卡內基曾說:“要是我們得不到我們希望的東西,最好不要讓憂慮和悔恨來苦惱我們的生活。且讓我們原諒自己,學的豁達一點。根據古希臘哲學家艾比克迪斯塔的說法,哲學的精華就是:‘一個人生活上的快樂,應該來自於盡可能減少對外來事物的依賴。’羅馬政治學家及哲學家塞尼加也說:‘如果你一直覺得不滿,那麼即使你擁有了整個世界,也會覺得傷心。’我們都知道,即使我們擁有了整個世界,我們一天也只能吃三餐,一次也只能睡一張床。”
作者:Belle00 來源:文章閱讀網
1gkftIrfoeg?autopla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