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兆元 發達集團董事長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4-09-21 01:26
劉宗聖專欄-台股vs.滬港通,零和、競合或整合?
劉宗聖專欄-台股vs.滬港通,零和、競合或整合?
2014-09-20 01:44
工商時報
元大寶來投信總經理劉宗聖
滬港通的訊息近期攻占各媒體版面,市場無不寄望開通後,陸港股市行情趨向大好格局,對台股可能產生衝擊。其實滬港通更終極的正面意義,是在於它從過去金融市場的經營發展,從傳統的人才對人才的競爭,到產品與產品的競爭,公司與公司的競爭,乃至於金控與金控的競爭,並真正提高到市場與市場的競爭。事實上,是符合台灣主管機關的亞洲盃精神,從區運打到亞運,透過滬港通這般有效結合,的確會帶來吸金效果,從全球角度觀之,滬港通也會形成在亞洲不論是市值、交易量都已可和日本分庭抗禮,甚至更脫穎而出。
台灣面臨滬港通的情況,究竟是零和、競合或整合?值得觀察。其實從宣布滬港通以來,行情多半已經反應,等到開通之後,指數處於高點,自然人上車的機率相對又高,從國際市場來看法人的力量無遠弗屆,投資者應該要提高風險意識。因為滬港通不見得對滬港股市是靈丹妙藥,但對台灣也不見得是洪水猛獸,台灣其實不必擔心會被邊緣化,何況國際股市之間的跨境整合,本就是大勢所趨,而台灣若是無法從中找到合作契機的話,才有可能真的被邊緣化。
未來需要觀察的地方在於,滬港通有很多額度上的問題,還有市場投資層面需要留意的問題,市場對滬港通有諸多正面反應實屬必然,法規的鬆綁贏得市場的掌聲,但這波以來港股及陸股均已展現一波可觀的漲幅,投資人需要多所留意。於此同時,台灣具有機制、產品及市場的串接,需要急起直追,畢竟滬港通仍會對台灣在某種程度上產生威脅及影響,台灣現在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將資金、市場、平台融合為一,不論是外資、港資或台資,如何透過不錯的平台、出色的產品,將資金透過不同方式進行整合,相當重要。
而滬港通對中港而言,背後還有一個意義就是中港基金的互認,還有國九條,針對很多ETF的跨境掛牌,針對CTA、REITs等金融商品,滬港通其實就是一條高速公路,是一項基礎建設,但真正的除了現在開放的大型藍籌股之外,將來還會有更多的產品逐漸開放。台灣如果要在兩岸三地的資本市場找到一個均衡點,除了現在主管機關提倡的進口替代方案、亞洲盃之外,業者在各項金融產品的設計,及金融產品的工具,市場的教育,投資人的服務,都應提早因應及進行相關的準備。而近期台灣證交所因應台倫通、台星通、台日通都已進行一些相關因應的措施。
這段期間面對食安問題,及年底九合一選舉即將到來,適逢國際間蘇格蘭獨立公投、歐洲實施量化寬鬆、美國即將升息等影響,且在美元走強的前提下,資金又產生不同板塊的挪移,台股呈現價跌量縮,但儘管近期國際政經局勢不穩定,台灣這段日子以來不論在亞洲盃的布局,整個海外資本市場的連結工作,一直以來並無停歇。
其實,滬港通是一條高速公路,是一個即將推出的機制,行情也反映了一個階段,因為有些國際資金可能早就提早布局卡位,貿然投入可能會處於相對高點,因此需要提高風險意識。雖然台股近期價跌量縮,表現弱勢,我們如果沒做任何事,台灣才有可能被邊緣化,會因此而沒落。幸好目前主管機關的政策推動,法令的鬆綁,乃至於證交所進行很多跨境的整合,我們不須擔心被邊緣化。滬港通是刺激台灣資本市場更加國際化的一個短期因子,這段期間因市場太過於看好滬港通,隨著資金的排擠效應,反而讓台股投資價值浮現。
儘管滬港通將力爭10月通車,但其中包括額度問題、能否參加IPO問題、資本利得稅等問題都有待克服,建議投資人宜多停看聽。在此前提之下,投資人於台股逢低修正的過程中,應審視台股的投資價值。
滬港通一旦開通,它不會是短期發展,未來還有很多新種商品將會於這條高速公路上奔馳,對滬港通無須過度樂觀,也無須對台股過度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