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chen 發達集團監事
來源:健康養身   發佈於 2014-05-23 08:55

《慢性腎病》腎絲球濾過率值判功能

《慢性腎病》腎絲球濾過率值判功能
台灣新生報作者: 【記者萬博超、陳敬哲/台北報導】
腎臟是人體重要過濾器官,平時絕大部分細胞都不會起作用,當作用細胞死亡,候補細胞就會立刻上陣,若血液檢查有異常數值,代表6至7成腎臟細胞無法發揮功能,若惡化情況未受到控制,所有腎臟細胞死亡,就必須以長期洗腎,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品質外,也可能打擊生存意志。
慢性腎臟病的五個階段是以「腎絲球濾過率值」(GFR)來判斷的腎臟功能,台大醫院副院長洪冠予表示,計算GFR又必須綜合考量年齡、性別以及「血清肌酸酐」。
台灣腎臟醫學會推廣「護腎三三」,建議慢性腎臟病高危險群,每三個月定期做三項檢康檢查,包含驗尿了解是否有尿蛋白、尿糖、血尿;驗血了解尿素氮、肌酸酐是否異常;並了解血壓是否過高。不過量攝取鹽分與蛋白質,可減輕腎臟負擔。
腎病症候群會出現蛋白尿,原發型為腎絲球產生原因不明的功能異常,繼發型常見由糖尿病、腫瘤、藥物等引起。腎炎症候群症狀則有血尿、紅血球栓,代表間質及內皮細胞受損;還有高血壓、腎功能急速下降,常見紅斑性狼瘡腎炎等。
腎病常見症狀為「泡、水、高、貧,倦」,也就是尿液中是否出現細緻泡泡、身體與眼睛周圍有無水腫、有無高血壓、有無貧血症狀及是否感覺疲倦等。尿中通常無葡萄糖,如果血糖正常,但尿驗出葡萄糖,代表腎小管吸收障礙。當然不是有泡泡就代表一定有腎臟病,還是要積極檢查確認
腎臟是由百萬個腎小體微血管組成,長期高血壓將不停地破壞腎臟之微細血管。除了藥物治療還是要改變生活型態。糖尿病控制不佳患者血管容易逐漸硬化,尤其末稍微血管。所以糖尿病嚴重時,腎臟的功能也可能受損。據統計,四分之一的洗腎病人由糖尿病末期引起。
新光醫院腎臟科主任醫師呂至剛表示,糖尿病患者病情沒有控制好,容易伴隨腎臟細胞壞死,因為高血糖會導致多重器官傷害;自體免疫功能失常也是常見的腎臟病變原因,例如紅斑性狼瘡,免疫細胞會異常攻擊自體器官,讓腎臟細胞死亡;另外,由於腎臟許多微小血管,血壓過高也會引起腎臟受傷。
腎臟檢查出現異常就無法恢復,只能夠仰賴藥物與良好生活習慣,控制腎臟功能維持穩定,保持正常血壓、血糖、體重都是很好的方法,當醫師評估需要洗腎,就必須按照醫囑接受治療,呂至剛強調,許多病患不能接受洗腎,等腎臟功能完全喪失,尿毒影響到其他器官功能,才會接受常規治療。
呂至剛補充,台灣腎臟病患者常會接受不明偏方或藥物,卻讓尿毒傷害身體,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腎臟功能無法回復,只能夠維持現有狀態,尤其許多藥物都需要腎臟代謝,劑量過重反而導致傷害,因此接受正規醫療才能確保腎臟病不會持續惡化。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