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y 發達集團稽核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4-02-18 20:59

從百大集團動向 看銀行商機

從百大集團動向 看銀行商機
受到悶經濟延燒,2012年100大集團營運呈現低資產成長(5.31%,為連續2年資產成長率低於6%)、低營收成長(5.38%,遠低於10年平均成長率的10.9%)、低獲利(稅後純益總額衰退2.52%,連續2年獲利衰退)、低淨值報酬率(5.93%,衰退8.49%)、低資產報酬率(2.18%,衰退20.73%)及高負債比率(403.94%)的五低一高趨勢,格外值得銀行業謹慎看待。尤其10年來100大集團首度連續兩年獲利衰退,勢必可能對銀行業產生衝擊。
此外,受景氣之累,100大集團在創下10年來分/子企業家數成長率1.78%新低紀錄的同時,退出的分/子企業家數則多達452家,顯示在不景氣時100大集團最優先的共同策略,就是「整併優於投資」,從而可能間接影響銀行的聯貸商機。
面對自由貿易協定(FTA)趨勢,100大集團國際化布局卻仍顯不足。從100大集團分/子企業全球布局來看,在中國大陸(含港澳)投資家數雖上升到2,344家,但也僅增加111家,較2011年增加193家明顯銳減,顯示隨中國大陸經濟成長趨緩,國內集團西進布局也跟著弱化。而在其他海外地區投資家數為2,762家,更僅較2011年增加41家;若就各洲新設公司(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來看,在亞洲新設77家公司最多,北美洲只新設37家,歐洲更僅新設13家。儘管亞洲新設家數最多,但有66家集中於中國大陸(含港澳),反觀近2年出口成長最多的東協六國,卻只新設5家分/子企業。這些數據都反映出100大集團對外投資的不足,可能影響融資意願,衝擊銀行業的收益。
另外,受到中國大陸騰籠換鳥政策及地方政府優惠政策的刺激,100大集團投資往內陸移動的效應持續發酵。過去2年投資家數成長最快的西南地區,只由122家增加至130家,集團在該地區營收更由1兆4,400億元下滑到8,533億元,投資驟然降溫。反觀華中地區的投資家數由2011年的53家,增加到68家,增加家數已超越西南,家數成長率高達28.30%,當地集團的營收也由2011年的3,318億元,大幅攀升至7,963億元,成為成長最快速的地區。造成地區投資波動的原因,與華中地區各省的招商優惠政策有關,其次則是薄熙來案的政治效應。內陸各省的招商優惠政策,成為集團往內陸投資移動的重要指標,最明顯的效應是在中國大陸薪資及土地成本上升情況下,100大集團的中國大陸(不含港澳)稅後獲利總額竟能由2011年的1,635億元,上升到1,975億元,成長高達20.80%,顯示跟隨中國大陸政策的確有助於成長。然而,過度逐水草而居(享受政策優惠及低工資)的策略,可能降低集團本身創新競爭能力的負面影響。
儘管100大集團的總體表現不盡理想,但在調查研究中也觀察到有7個連續成長集團,包括潤泰、聯發科技、寶成工業、中租控股、正新國際、六和及藍天電腦有突出的經營表現。
這7大連續成長集團的經營布局上,除了具有中國概念的共通特性外,也可以發現支持集團擴張的動力來自於「新市場」、「國際化」及「新世代」的「3新策略」。例如潤泰、寶成、藍天都找到本業以外的新市場;寶成、中租布局東協地區,正新布局北美洲,六和與日資合資經營的布局,都是國際化策略的一環。另外,寶成讓年輕第二代進入集團決策核心,放手讓他們整頓老化的組織結構和經營模式,促使集團經營效率更高,正是新世代的接班策略。
觀察100大集團總體成長趨勢由盛而衰,若不能由全球市場找到突圍的模式,改變或創新經營策略,那麼低成長極可能成為100大集團的主流趨勢。未來若想要脫困,「3新策略」或許可做為100大集團發展策略的參考。從銀行業做為產業經濟支柱的角度來看,金融機構不僅應找尋更多的「3新策略」集團,更應支持與協助100大集團完成發展策略的布局,為台灣的經濟找到活路。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