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erry0977 發達公司監事
-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12-04-16 19:22
越慈悲,越智慧,越無憂
聰明的人,不一定智慧。
真智慧一定少煩惱。
但只有深入他人內心世界,關懷對方,才能得到真智慧……。
通常,人有三種生命:一種是肉體的生命,它是由母親懷胎十月所生;第二種是歷史的生命;第三種是智慧的生命。
短短幾十年的肉體生命之後,還有歷史的生命,但是僅有少數的人能夠留名青史。所以,站在佛法的立場,我們除了有肉體和歷史的生命,還有永恆的、無限的、超越於時空的智慧的生命,我們稱它為法身慧命。
當母親生下我們這個身體,就像是一塊未經雕琢的礦石,要不斷地琢磨,才能成為一塊晶瑩剔透的寶石。
因此,父母生下我們之後,必須經過一再地學習及鍛鍊,然後在成長的過程中,漸漸產生智慧。
有智慧的人,才能為自己及他人解決困難,否則,這個人一定生活得沒有意義,既為自己帶來痛苦,也為他人製造麻煩。有些人一生下來就特別聰明,這並不意謂有智慧。事實上,聰明的人也可能是煩惱心很重的人;如果聰明而煩惱很少,乃至沒有煩惱,那才是清淨的智慧。
智慧是可以培養的,而佛的智慧便是從慈悲心產生的,慈悲心越重,智慧越高,煩惱也就越少。所謂「慈悲」,就是多為他人設想,常替他人處理問題,相對地,困擾自己的問題也會越來越少,也就越有「智慧」了。
如何以慈悲心來幫助他人?一定要通過觀念和方法的,如果僅僅用財物,只能解決一部分問題。必須要從心理的、觀念的、方法的,來幫助他人解決困難,這樣才是根本而能持久。
所以,慈悲和智慧是一體的兩面,是分不開的,只是它的功能和表現不同而已。有智慧的人,他的內心世界經常能保持平靜、清楚、明白,不受任何環境的情況所困擾,同時能關懷他人,做他人的知音、知心,讓自己深入眾生的內心世界,這就是慈悲心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