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ets/common/avatar.png)
-
ys 發達集團營運長
-
來源:盤後分析
發佈於 2011-11-27 08:48
11/28號傳真稿筆記
陸銀參股 二線銀行是黑馬
台股下測10年線支撐之際,選前終極利多現身,講了好久的陸銀參股終於在二次金銀會敲定,並訂出年底日出條款;單一陸銀可以參股國內銀行、金控5%,合併QDII為上限10%。明眼人一看便知這是特意在選前釋出的大利多,不能利多放得太早,否則利多出盡,選在投票日前一個多月,恰好又是台股破底逼近10年線,來得正是時候。
銀行業2000~2008年陳水扁執政時期,被綁在台灣不得登陸,幾乎全世界的金融機構都已在大陸市場大展拳腳,唯獨同文同種具有競爭優勢的台灣金融業錯失賺錢商機。沒有發展沒有想像,台灣金融股那八年死氣沉沉,買金融股慘賠。
好容易2008年馬英九上台,改善兩岸關係簽署ECFA,金融業列入早收清單。國銀可赴大陸設立分行,營業滿一年自明年初申請承作人民幣業務,目前人民幣利差3個百分點,比新台幣的1個百分點來得好,是台灣銀行業營運的第二春。現在六家國銀如無意外,明年初可獲准人民幣放款,除了土銀未上市外,其餘彰銀、第一金、華南金、合庫、國泰金都是第一批受惠銀行股。
不過,目前各家國銀只設一家分行,今年再設一家總共兩家,對整個公司盈餘貢獻實在有限,因此這是長期利多題材,股價漲一下就反應完了,犬其當前台股仍在選前熊市格局,反彈力道受到限制。
金融欲大漲要有夢最美,陸銀參股有模糊想像空間。初期避免賣台批評,公股金融不會允許陸銀參股,除非自市場買進股票,因而三商銀、兆豐金、合庫不是市場關注焦點。
民營金控具有市場龍頭地位的國泰金、富邦金、中信金有機會被陸銀看上,但國泰金、富邦金市值3,000億元,中信金近2,000億元,買進10%就要二、三百億元,不得進入董事會參與經營,且外資持股二至四成,說不定趁機倒貨,恐陸銀有所顧慮。
低市值的金控就相較物美價廉,消金業務不弱的台新金、永豐金,市值分別為800億、600餘億元,陸銀買進10%只需耗資80億、60億元,低於3億美元,就可成為大股東,且進入台灣消金市場有一席之地。
二線銀行才是黑馬,以前外商渣打銀行100%併購二線銀行新竹商銀,一口氣從12元飆一倍到24元,證明中小型銀行漲得快。現在二線銀行市值100億~200億元,外資持股比重最高且為私募基金早已卡位,是萬泰銀69.5%、安泰銀52.5%二家,且當年私募基金介入的價位很高,不先拉抬一段怎麼甘心賣給陸銀呢?
研判大選前陸資不會來台申請參股,因此金管會有必要再補強利多,表示長期目標可允許陸銀參股比率提高至15~20%,有此保證則選後陸銀將來台大舉參股,金融股才有長期發展機會。 (作者是萬寶投顧總經理)
「以上內容、觀點,為個人心得或引述報章雜誌,僅供研究、分析、討論、參考,切勿作為個人投資依據,更不為個人獲利保證,請謹慎思考,期股買賣盈虧自行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