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kkkk 發達集團稽核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1-11-01 06:49
走出一條台灣的科技坦途!
走出一條台灣的科技坦途!
‧CTimes零組件 2011/10/31
3D顯示、LED照明、IC設計,三者看似完全不同的產業,卻藏著台灣重新出發的密碼。且看三位產業專家,如何為台灣半導體產業的下一步把脈。
【撰文/王岫晨】
創意的3D內容產業
開創價值!
從3D電影、3D電視、3D筆電,到目前已有3D手機接連問世,3D產業看似前途無可限量。然而很多人也想問,台灣究竟在3D產業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有哪些商機是台灣可以掌握的?哪些則是台灣看得到吃不到的?從大學時代便自行設計3D設備,目前在3D產業更擁有接近20年研發經驗的愛爾德總經理王俊貴,對台灣3D產業擁有獨特的觀察與見解。
愛爾德公司位址就在淡水河畔,往窗外遠眺,整個淡水河清楚映入眼簾,就像一眼看穿3D產業二、三十年來的發展史一樣。王俊貴認為,3D顯示的硬體技術目前完全不是問題,技術已經成熟並且都已經問世。然而王俊貴嘆了嘆氣,說:「台灣現在發展3D,最欠缺的反而是一個『根』。而這個『根』,說穿了,就是身為作業系統的平台。」少了作業系統,就算有了手機、有了硬體,卻什麼都沒辦法做。
3D商機:台灣看得到卻吃不到?
「目前所有的硬體,台灣都有能力做,整合成一個系統也不是問題,問題在於做出完整的手機之後,少了作業系統將徒勞無功。這些作業系統,全都掌握在他人之手。這將是台灣發展3D的最大隱憂。」王俊貴這樣表示。
明年Windows 8的問世,將是3D發展的觀察指標。王俊貴認為,如果Windows 8能征服行動裝置這塊市場,對於台灣將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機會點。畢竟IT產業目前仍然是偏重依賴Wintel架構,因此一旦Windows成功走進行動市場,則台灣除了硬體平台整合之外,更有機會一舉跨入內容產業來分食3D市場大餅。愛爾德目前專注的,正是2D轉3D的視訊業務,自然深切了解內容產業的發展之道。
「內容屬於創意產業,利潤將比硬體代工還要來得更大。」王俊貴指出,內容產業將分為兩大區塊,一塊是應用的內容,例如蘋果App Store的應用軟體,或者娛樂遊戲等;另一塊是節目的內容,這包括影片、電影等,這是台灣非常具有潛力的市場。事實上,愛爾德目前所從事的正是2D轉3D的工作,這是門檻非常高的一項工作,需要專業的人才加上電腦輔助工具才能做出完美的3D內容。而這樣的內容,可以適用於不同的3D平台,包括手機、電視與電影等。「邊際效益高,價值也更好。」王俊貴說。
賺「價值」而非「價差」
繼LG之後,台灣手機品牌大廠HTC也推出第一隻3D手機,看似台灣也有那麼一點機會搭上3D產業的順風車。然而王俊貴卻不這麼認為。「畢竟,過去如果從未在3D領域著力,今天就不要想再這個地方賺錢!」王俊貴神情顯得嚴肅說,愛爾德成立已經超過15年,回想起十多年前,三星與LG就已經開始投入3D產業,並曾經與愛爾德合作開發3D眼鏡技術。在3D產業,日韓都是非常積極投入發展的國家。也就是說,這些廠商都十幾年前就已經投入3D產業了。
「但回頭看看台灣,當時卻忙著代工,到今天還是一樣。」正因如此,過去從未在這個領域著墨與投資,沒有經驗的累積,今天3D機會來了,當然沒有台灣的份。
而台灣在3D產業,還是擺脫不了宿命的糾纏,只能進行代工嗎?倒也未必。王俊貴說,前面幾班車都錯過了,台灣還是有機會可以搭上末班車。然而這是最後的機會,也是僅剩的機會,台灣如果再錯過最後這班車,未來在3D產業將會永遠缺席。
這最後的一班車是什麼呢?「正是應用軟體與內容。」王俊貴畫龍點睛地說。內容產業說穿了,也就是創意產業。目前電影院三不五時便推出3D電影,也有許多經典名片陸續被轉成3D。王俊貴略顯興奮,指出內容製作將是未來3D產業非常龐大的商機,台灣必須緊抓住這最後一波的機會。思維別再只是如何降低硬體成本,必須去賺「價值」,而非「價差」。
台灣錯在『湊熱鬧』
目前反觀台灣許多上市公司,都在做代工,即使推出了3D相關產品例如3D筆電,也都是零組件拼拼湊湊而已。王俊貴略顯認真,「要看一家公司有沒有投入3D,只要看他們公司內部有沒有3D部門便曉得。」台灣目前檯面上擁有3D部門的公司屈指可數,這也可看出台灣對於3D產業多半只是『應景、湊熱鬧』的心態,而非長期的布局與投資。也因此台灣未來在3D產業將走得很辛苦。
去年(2010年)號稱3D元年,3D電視大量問世,然而過了一年,台灣廠商還是只能做3D電視的代工。即使是大廠友達搭上了3D顯示的末班車,目前也只擁有面板技術,但3D所需的晶片技術卻還是掌握在他人之手。而HTC智慧手機儘管名揚全球,但台灣也僅此一家。3D市場熱肯定將繼續延燒下去,當台灣錯過前幾波機會之後,不妨聽取專家建議,從內容著手,來掌握最後一波3D商機,或許幾年後,還有機會看到台灣在全球3D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
台灣將在3D產業中扮演什麼角色?答案很清楚,就看台灣接下來怎麼做了。
自主知識產權是利器
產權自主!
LED是公認的下一代照明主流,自然各國廠商無不積極投資此一綠色金雞母,來搶食商機。只不過目前日本、韓國廠商的成長力道驚人,尤其韓國廠商在高亮度LED的產值已經超越台灣。雖然台灣在產量與降低成本的能力,是發展LED產業的一大優勢,然而面對韓國廠商的競爭實力,台灣廠商除了由政府來加以政策協助之外,與中國大陸攜手合作,更是能否稱霸全球的重要關鍵。
據了解,韓國LED產業發展如此快速,韓國政府的協助功不可沒,舉全國之財力物力支持大型企業(例如三星、LG電子等),迅速發展成為全球LED產業的大廠,這種作法成功將韓國大型企業拉高成為全球龍頭廠商,並搶下市佔率領先的地位。
面對國際競爭 建立共同標準
光林電子成立於1992年,主要負責光寶集團LED照明產品銷售。產品線包括交通號誌燈、LED商用照明、LED路燈等,在北美、歐洲和日本等市場均已分別打入政府標案市場和大型連鎖業者供應鏈。面對日、韓兩國在LED產業對台灣所造成的可怕威脅,光林電子總經理黃夢華以其本身豐富的LED產業經驗,認為台灣目前握有LED技術,加上中國大陸在LED照明的產值佔了全球約五成以上,因此兩岸應共同建立LED檢測平台,「相互認證,才能規模化;互相扶助,才有機會一起打入全球市場。」黃夢華殷切地期盼。
事實上,台灣已在2008年12月4日正式公告LED路燈標準,目前也正在與大陸LED路燈標準對接中。例如大陸廈門市的路燈照明與廣州地鐵室內照明,都是兩岸LED照明試點的地區。「試點才能帶動產業商機。」黃夢華說。目前兩岸LED路燈標準尚未對接完成,還需有共同檢測平台,並且相互認證、訂定兩岸LED產業合作原則。
黃夢華認為,「建立共同標準才能保證規模化,也才能面對國際市場。」畢竟說穿了,大陸與台灣LED廠商,目前多半是依靠生產規模來獲取競爭優勢,只不過對於價格的敏感性也最高。隨著LED價格的不斷下滑,利潤也將連帶受到嚴重威脅,且系統整合的瓶頸也有待突破。
因此面對日韓強勁對手,黃夢華語重心長地說:「唯有兩岸聯手,才能更為強化自身優勢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