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7 05:30

三大電支燒錢比賺錢快!
街口支付上半年虧損降至1900萬 開業以來「最佳表現」
〔記者高嘉和/台北報導〕「街口金科」與老字號泰山間的一筆投資爛帳,讓國內電子支付代理收付交易款項最大的「街口支付」,七月一度陷入開業以來最大風暴。雖然三大電支的用戶數都逾六百萬戶,是台灣不少民眾手機內的主要支付工具,但不管是代理收付交易款項規模最大的街口支付,或用戶人數最多的iPASS MONEY一卡通、竄起速度最快的全支付,根據最新半年報,全都難以擺脫「燒錢比賺錢速度快」的窘境。
燒錢換取市占 殘酷現實
電子支付支加速普及的風光表面,卻是燒錢換取市占的殘酷現實。以這次身陷風暴的街口支付為例,近三年來累積虧損約六.四億元,去年底淨值(權益總額)僅剩二.七億餘元,今年上半年增資一.五億元後,到六月底帳上現金及約當現金還是僅剩三.七九億元、淨值約四億元,顯示還在持續燒錢。
但街口支付上半年的損益表明顯較去年同期改善,在營業收入增幅大於營業成本,且營業費用中最花錢的推銷費用減少,虧損從去年上半年的破億元、今年上半年大幅降至一九○○萬元,可說是開業以來的「最佳表現」。
全支付就算有全聯集團當靠山,近三年來累積虧損逾十二億元,早超過原始資本額的八億元,只好增資至十二億元,但以過去三年每年虧損都超過三億元估算,今年恐得繼續增資;全支付今年上半年推銷費用破二億元,較去年同期的一.六億元持續增加,透露出全支付要搶當電支市場龍頭,就得先付出燒錢的代價。
高昂推銷成本 虧損主因
業界人士分析,電支深陷虧損泥淖主因是高昂的推銷成本,以街口為例,近三年來每年推銷費用約達二億餘元,後發品牌全支付每年更得砸下逾三億元,但手續費收入卻因競爭而打到骨折、甚至免手續費,只要對手不認輸,就得被迫持續燒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