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4-10-14 16:22

巴菲特致股東信揭企業「潛規則」 自欺欺人心態摧毀保險公司

2024-10-14 15:56 聯合新聞網/ 樂金文化

波克夏執行長巴菲特。(路透)





GEICO在1970年代陷入困境的原因,並非因為投資槓桿過大,而是其流動資金的成本。洛里莫.戴維森於1951年教導年少巴菲特有關保險業務的重要指標,首先是流動資金,其次是成本。

正如巴菲特在致股東信中多次解釋的那樣,在正常情況下,保費無法涵蓋保險公司未來必須支付的損失和費用。


這一赤字被稱為「承保損失」,而這種損失就是流動資金的成本。如果保費超過了索賠和開銷的費用,那麼差額就是「承保收益」,這筆款項就會併入流動資金的投資利得。

如果能夠持續多年都能賺取承保收益,就能自由的運用流動資金,取得投資收益,但這種情況並不常見。


本文出自《下重注的選股智慧》)巴菲特進一步說明,保險公司為了實現承保收益,結果造成產業的激烈競爭,多年來競爭的情況不見緩和,最終造成整個產業都蒙受巨大的承保損失。這種損失是保險業為了保有流動資金所付出的代價。

就長期來說,如果保險業的流動資金成本低於獲取資金所需付出的成本,保險公司將會受益;但如果流動資金的成本高於市場貨幣利率,保險業就會蒙受損失。

在大多數的時候,保險業收取的保費都不足以支付索賠和費用,因此,保險業在證券投資上的綜合報酬,遠低於美國其他產業的平均報酬率,巴菲特認為這種令人遺憾的表現無疑會持續下去。

如果保費和流動資金的報酬率低於預期,那麼保險公司就有虧損的風險。巴菲特在2004年致股東信中寫道,大多數美國企業都有一套「潛規則」(或稱為「制度性強制力」)」,無法接受業績持續走低。執行長們不想向股東報告,業績表現在去年萎縮,今年還會繼續下降。

保險業的情況也一樣,促銷保單的情況也很嚴重,但定價過低保單的後果在短時間內不會顯現出來。如果保險公司對其準備金持樂觀態度,帳面收益就會被誇大,而真正的損失成本可能要過上好幾年才會浮出水面。

這就是巴菲特所說的「自欺欺人」,也就是這種「自欺欺人」的心態幾乎摧毀了1970年代的GEICO。




(本文出自《下重注的選股智慧》作者:杜白.卡萊爾 麥可.馮比耶瑪 艾倫.貝內洛 譯者:洪士美)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