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經 發達集團營運長
-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10-07-17 21:38
十七、法句譬喻經——戒慎品
本帖最後由 曾經 於 14-06-08 12:39 編輯
SUMMER SNOW (夏之雪) / MV(lyrics) = Sissel & Gheorghe Zamfir
TePCPIznYoY?autoplay=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ePCPIznYoY
十七、法句譬喻經——戒慎品
經文︰
『昔波羅奈國有山,去城四五十里,有五沙門,處山學道,晨旦出山,人間乞食,食訖還山,晚暮乃到,往還疲極,不堪坐禪,思惟正定,歷年如是,不能得道。佛愍念之,勞而無獲,化作一道人,往到其所,問諸道人︰隱居修道,得無勞倦?諸沙門言︰吾等在此,去城既遠,四大之身,當須飲食,日日供給,往還疲勞,經年歷歲,勤苦竟已,晝日往返,暮輒疲頓,不暇復得修道,為當正爾,畢命而已。道人語曰︰夫為道者,以戒為本,攝心為行,賤形貴真,捐棄軀命,食以支形,守意正定,內學止觀,滅意得道,養身順情安得免苦?願諸道人,明日莫行,吾當供養,使諸道人,休息一日。時五沙門,意大歡喜,怪未曾有。安心定意,不復憂行,明日日中,此化道人,送食而來,食訖安和,心意淡泊。
於是化人,為說偈言︰比丘立戒,守攝諸根,食知自節,寤意令應。以戒降心,守意正定,內學止觀,無忘正智。明哲守戒,內思正智,行道如應,自淨除苦。化道人說此偈已,顯現佛身光相之容。於是五沙門,精神震疊,咸思惟戒,即得阿羅漢道。』
白話解釋︰
『從前印度波羅奈國有一座山,離城外有四五十里遠,有五位沙門在山裏修道,早晨下山,到街市乞食,食後回山,一直到天晚才能走回自己的住處,往返非常疲勞,致使無法坐禪,思惟正定,經過很多年,仍然不能得道。佛陀很憐愍他們,感覺勞苦無功效,因此,就化作一位修道人,走到他們住處,就問這五位沙門︰你們在此隱居修道,會不會辛苦?五位沙門說︰我們住在這裏,離城市遙遠,四大身體,須要飲食,日日到城市乞食,往返非常疲勞,如是經年累月,苦也苦到如今了,我們白天往返,晚上就疲勞了,根本沒有時間修道,這就是我們正常的歲月,等於等死罷了!修道人說︰修道者,持戒是基本,攝心是行持,肉體只不過是臭皮囊而已!但是你的心性卻是可貴的,所以寧可捐棄身體生命,也不可破戒,飲食是為了支持身體,應該守心入定,內學止觀,滅妄心成佛道。如果只是為了養身體,順從情意,這如何了生死呢?希望諸位道人,明日不用去乞食了,我來供養你們,讓你們休息一日,這時候,五位沙門心生歡喜,讚歎未曾有,因此安心定意,不再耽憂明天生活問題。到了第二天的中午,這位化身的道人送飯來了,他們吃飽後,心情感覺得清淨淡泊下來,漸漸能攝心修道了。
因此,這位化人就為五沙門說了偈頌︰比丘持戒,是為了守護六根清淨,飲食要明白自節,道心要與生活相應,以戒降伏妄心,守心入定,內心學習止觀,勿忘正見智慧,沙門要明哲守住戒律,思惟佛理,與佛法相應,自性清淨畢竟除苦,化人說完此偈,當下顯現佛身光明相好莊嚴微妙。此時五位沙門比丘精神振奮不已,他們馬上思惟戒律的真實義諦,當下證得阿羅漢的果位。』
◎◎
佛藏經云︰『若有一心行道比丘,千億天神願共供養,但能一心行道,終亦不念衣食所須,如來白毫相中,百千億光明其中一分,供諸弟子。』
佛說四十二章經云︰『常行二百五十戒,進止清淨,為四真道行,成阿羅漢。阿羅漢者,能飛行變化,曠劫壽命,住動天地。』
阿羅漢三義︰一、殺賊。二、無生。三、應供。
《讀後感想》
古時候,比丘必須每日去化緣,且日食一或二餐。
現今寺廟都有信徒供養,修行條件是比以前好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