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台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蔡祐任醫師指出,口腔癌是指發生在口腔部位的惡性腫瘤,其中以鱗狀細胞癌最為常見,約佔所有口腔癌的90%以上。
52歲的陳小姐平時有抽菸、喝酒、嚼食檳榔的習慣,近日用舌頭頂至上顎會有粗糙顆粒感、講話發音不標準加上吞嚥困難求診,就診時講話含糊不清,經醫師檢查後發現,在顎部長了約4-5公分的腫塊,切片檢驗診斷為口腔鱗狀上皮細胞癌第三期。蔡祐任醫師透過術前評估,以完整切除並不影響外貌的前提進行「側鼻切開術」,不只將癌細胞順利切除,也保留咬合能力,臉上幾乎看不到傷疤。
口腔惡性腫瘤 多為鱗狀細胞癌
台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蔡祐任醫師指出,口腔癌是指發生在口腔部位的惡性腫瘤,其中以鱗狀細胞癌最為常見,約佔所有口腔癌的90%以上。口腔癌初始症狀為口部有不明腫塊、嘴巴破、口臭、無痛潰瘍,疼痛感不明顯易被忽略,進而發展成口腔不正常出血、吞嚥困難、口腔活動受限、無痛頸部腫塊。
此外,抽菸、喝酒、嚼食檳榔為口腔癌危險因子,以上三項都有接觸者,罹患口腔癌的機率更為正常人的123倍。
側鼻切開手術 跨團隊合作恢復吞嚥
有別於傳統手術要把下頷口鋸開清除腫瘤,臉部外觀及咬合皆會影響,陳小姐的腫瘤已侵犯至上顎,為了將腫瘤徹底清除,需切除部分上頷。此次採用側鼻切開術,從臉頰到鼻翼再至人中,搭配經口方式把嘴巴撐到最大的術野,周遭必須留一公分確保腫瘤切除乾淨,同時頸部也會順著脖紋皺摺進行淋巴括清術,最後再跟整形外科跨團隊合作把游離皮瓣補在傷口處,恢復吞嚥能力。
醫病溝通是關鍵 定期檢查防憾事
蔡祐任醫師認為,醫病溝通非常重要,此次的手術計畫讓病人容貌不會有明顯的縫線、手術痕跡,降低病人的擔憂,接受手術的意願也大幅提升。為了防治口腔癌,國民健康署提供,有抽菸、嚼檳榔之行為(含已戒檳榔者) 30歲以上民眾及18至29歲嚼檳榔的原住民(含已戒檳榔者)每兩年可免費接受一次口腔黏膜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