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avatar/01/39/13978.jpg)
-
威武 發達集團副處長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0-02-15 14:42
賀歲歌曲的傳統與創新
【聯合報╱社論】 2010.02.15 07:55 am
每條大街小巷,每個人的嘴裡,見面第一句話,就是恭喜恭喜!
這是「恭喜歌」的歌詞,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無人不會哼。過年期間,賣場、餐廳、遊樂場,處處可聞「恭喜歌」,到這裡也聽到,到那裡也聽到,有人覺得簡直是「折磨耳朵」,但或許有更多人「順曲成章」地被曲中的鑼鼓旋律帶動起「制約反應」,油然一股新年歡愉的感受就來到了心頭。
這類使人產生「制約反應」的歌曲,之所以能流傳久遠,有其道理。「恭喜歌」問世於六十餘年前,在它之前,在它以後,都有許多能人雅士「創作」過許多賀歲歌曲;但是迄今無人能取代「恭喜歌」的地位。可見,不是沒有「創新」,而是有些歌曲對人們的耳朵確有過人的「折磨」能力。
比如說,幾首聖誕名曲,也極有「制約能力」。聽「平安夜」,用「耳朵」就能想像馬槽裡聖嬰的面容;Jingle Bell的麋鹿鈴聲,將人帶入歡愉的節慶。更不用說「祝你生日快樂」,一句歌詞重複四次,用幾百種方言傳唱;也不是沒有「創新」的賀壽歌曲,而是只有這首歌最能「折磨耳朵」。
這類「制約反應歌」,共同的特點在抓住人性最原始與最敏感處。「恭喜歌」從你新年起床的第一個動作就抓住了你,「見面第一句話,就是恭喜恭喜」;「生日快樂歌」,則旋律簡單,歌詞簡單,但人情濃厚,意趣濃厚。這些傳世名曲,如今被嫌成「折磨耳朵」,其實卻反映了是當年的「創新」使後人極難超越,歷久而彌新。
「恭喜歌」尤其特別。當年陳歌辛原是為慶祝抗戰勝利而作此曲,未料卻成為賀歲歌。歌詞中描寫八年抗戰的奮鬥,「經過多少苦難,歷經多少磨練」,居然順理成章轉換成告慰人們一年的辛勞;「多少心在盼望,盼望春的消息」,則是期盼抗戰勝利的心情,也轉成了對新年大地回春的祝願。苦戰勝利歌,變成賀歲歌曲,可見人性的感受有其共通處,陳歌辛抓住了「制約」的肯綮。
為了新年,為了更美好的台灣,讓我們互道:恭喜恭喜恭喜你呀,恭喜你!別忘唱出那個「呀」字,才夠味!
【2010/02/15 聯合報】@ http://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