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遊客
- Lv.0
0
認同0
銅幣
ICG顯影技術讓肝癌手術更精準 好醫師新聞網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曾美晴/台中報導
肝癌是台灣常見的惡性腫瘤,臺中榮總一般外科以腹腔鏡輔以ICG顯影技術進行肝切除手術,手術傷口小、最快隔天就能出院;在手術過程中,ICG顯影能將表淺的初期肝腫瘤一覽無遺的顯現,就能早期發現並在術中一併切除,對於腫瘤切除的深度邊界也更能掌握,降低復發的可能性。
傳統肝腫瘤切除手術傷口大、常需麻醉以舒緩術後疼痛
近年來國人飲食習慣上的改變,台灣的大腸癌每年新增病例數已經達到1.5萬例,而大腸癌最容易的遠端轉移便是發生在肝臟。然而傳統的肝腫瘤切除手術,腹部的傷口非常的大,往往長達 30 公分的倒L型傷口,病患術後約需住院六至八天。由於傷口位在上腹部,術後傷口非常疼痛,幾乎所有病人均要借助麻醉醫師的幫助,接受術後硬脊椎注射式的病患自控式止痛方式才能減緩手術後的疼痛。而使用腹腔鏡肝腫瘤切除手術,不但病患可避免鼻胃管置放的不適,術後更不需依靠硬脊椎注射止痛而順利下床,大部分病人也可術後立即拔除尿管,術後傷口感染率及切口疝氣機率也大幅降低,術後腹內沾黏也較傳統手術減少。
中榮技術突破,以腹腔鏡切除13公分肝腫瘤
儘管以腹腔鏡做肝臟腫瘤的切除蔚為風行,但目前大部分醫院仍停留在腫瘤需在五公分以下、位置在肝臟表淺處才能使用腹腔鏡。
台中榮總一般外科鄭紹彬主任指出:「臺中榮總三十年來對於切肝手術的積極度及努力,曾在一年內肝臟腫瘤切除人數達到五百例之多,醫護團隊克服各式艱困的個案,包含洗腎病人、大血管侵犯、門靜脈癌栓、嚴重肝硬化、年紀超過85歲之肝腫瘤切除的挑戰。」
近年來臺中榮總肝腫瘤腹腔鏡切除的技術有更大的突破,羅少喬醫師指出:「肝腫瘤的腹腔鏡手術已不再以腫瘤大小或位置為唯一考量,主要是否能在手術中保留足夠剩餘肝臟組織,並完全切除病灶;目前腹腔鏡手術已能施行大範圍的肝臟切除術且復原時間短。」
62歲的黃女士長期右背痛、腰痠,因血尿送急診後發現其右腎有7公分的水泡,至中榮腎臟科就診時,腎臟科吳明儒醫師以磁振造影影像檢查發現黃女士同時有13公分大的肝腫瘤,經羅少喬醫師評估病患狀況後,決定以腹腔鏡開刀,術後黃女士復原情況良好,出院後不但疼痛解除,也對自身的幸運感恩不已。
鄭紹彬主任強調,使用腹腔鏡進行肝切除手術有很大的優點,但對於肝表層腫瘤卻難以透過超音波發現。碘氰綠(ICG)螢光成像系統目前在日本、韓國及法國等已經應用在肝腫瘤切除,以期在腹腔鏡手術中,早期發現一般肉眼看不見的初期表淺肝腫瘤病灶。臺中榮總也引進腹腔鏡超音波器械及ICG(碘氰綠)螢光成像系統,對於表淺的初期肝腫瘤更能早期發現,並在術中一併切除,對於腫瘤切除的深度邊界也更能掌握。對於大多數病患所擔心腹腔鏡手術會有腫瘤切除不乾淨的問題,能提供更為周全的廓清完整度。
比較項目
腹腔鏡肝腫瘤切除手術
傳統的肝腫瘤切除手術
手術方式
上腹傷口改至下腹部,從下腹傷口取出切除的肝腫瘤
上腹大範圍切口打開腹腔進行
傷口
3個小於1公分的傷口及1個取腫瘤的傷口
30 公分的倒L型傷口
住院天數
住院三至六天,最快曾經術後第二天便順利出院案例
六至八天
優點
1. 減少出血量而施行大範圍的右肝或左肝切除手術
2. 術後傷口感染率及切口疝氣機率也大幅降低
3. 降低術後腹內沾黏的可能性
4. 避免鼻胃管置放的不適
5. 術後不需依靠硬脊椎注射止痛而順利下床
1. 較多醫師能熟練的進行手術
2. 健保給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