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伕 發達集團專員
來源:實力養成   發佈於 2009-07-30 00:11

5大題材,抓住股票獲利的節奏感

題材 4 電子股操作
臺灣是一個以出口型態為主的產業結構,而歐美國家的消費旺季多落在第4季,反映在訂單出貨的營收則多落在每年7~9月,所以純粹是跟著營收獲利選股,7~9月電子營收高漲應該是賣出股票獲利了結的好時點;反觀每年第1季是電子業的營收淡季,股價落底正是建立持股的最佳機會。所以「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這句俗諺用在電子股的操作,倒是蠻適合的。
題材 5 景氣循環股
最後再談談比一年四季循環更長的操作,那就是關於原料類股、航運股、營建股與半導體類股的景氣循環。 在一般的認知,股票要買在本益比低、賣在本益比高的時點;而筆者剛開始研究股市時,聽到前輩傳授:原料類股、航運股、營建股與半導體要買在本益比高,賣在本益比低的時點。當時第一個反應是:「應該是講反了吧?」但等到在這個市場待久了,才慢慢體會當初前輩這句話的意思。 原來這些股票都是屬於景氣循環股,當本益比高的時候表示這個產業獲利最差,也意味著景氣跌到谷底,從理性的觀點來看,這個時候當然是買進股票的時機;反觀本益比低的時候,表示這個產業獲利最好,也意味著產業景氣即將反轉直下,當然要賣股票。其實只要比較台泥、中鋼、台塑等龍頭指標股,過去本益比與股價的變化,就會恍然大悟。 行情=題材+資金+人氣 筆者一直不斷重複提醒大家:「行情=題材+資金+人氣」,提前掌握題材,進場布局,等資金到位,啟動行情,賺取價差自然水到渠成。只要抓住股票投資的節奏感,相信你也可以成為股市常勝軍。
例子A
連續7年沒有發放股利的大同,因為擁有高達價值2,000多億元的44萬坪土地資產,加上許多轉投資,如綠能(3519)與尚志半導體(3579),這幾年都邁入獲利高峰期。但一直以來,大同的董事會都是由家族以及大同大學、中學等大同設立的法人股東把持,外人根本無法進入董事會一窺這大集團的底細。 所以這幾年不論是市場大戶或是傳產、電子公司的投資者,對蒙著神祕面紗的大同都相當感興趣,因此當傳出市場派欲聯合大同董事長林蔚山的胞弟林鎮弘共同爭取經營權的消息,加上媒體的推波助瀾,即使明知無法如此輕易掌握大同董事會,但因為這個題材非常有賣點,就成為有心人士放話並從中炒股的獲利目標。 大同的董監改選及經營權之爭成為當時總統大選以外另一個熱門話題,據聞公司派除了與兩股市場派競逐以外,持有其股權比率最高的外資也加入戰局,形成「兩派對決、三股主流」局面,讓董事長林蔚山為首的公司派面臨強大考驗,也因為雙方的拉鋸,讓投資人有價差可賺。
例子B
同樣也是兄弟鬩牆和擁有可觀的資產,但環泥的董監改選之爭比大同更熱鬧。環泥的公司派是弟弟侯博明,但哥哥侯博義以高達3成的個人持股意圖入主環泥,只不過6月13日的股東會,市場派竟然只取得一席董事;然而,敗下陣來的侯博義似乎沒有打算放棄取得經營權,並且打算持續買進環泥股票,才會讓環泥的股價在開完股東會後,臺股雖然一路下跌,環泥卻逆向上漲。 大股東之間的恩怨固然熱鬧好看,但三通議題炒熱資產題材,使得坐擁20多萬坪土地資產的環泥,讓僅3,800萬元土地成本的閒置資產帳列,重估後增值達18.4億元,這才是吸引市場各方勢力進場的因素。環泥的經營權之爭還沒落幕,但持有股票的投資人卻笑得很開心。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